B嘎查原先是一个纯牧业嘎查,主要饲养山羊、绵羊、骆驼、牛等牲畜。该嘎查目前从事纯牧业的牧户为9户,户均草场面积为5152亩[4]。据笔者了解,传统型牧户的收入由牧业收入和补偿收入组成。补偿收入分为企业补偿和政府补贴,其中政府补贴占有较大比例。政府补贴是因为B嘎查是生态脆弱地区,对严格执行27亩草场养1只羊的草畜平衡户给予每年1.18元/亩的补贴。此外,政府还给每个牧户每年500元的燃油补贴费用。因为传统型牧户普遍距离铜矿较远,不涉及企业占地或是临时占用草场的情况,所以,他们只能享受到对因铜矿开发所造成的水资源减少的补偿费用。B嘎查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很匮乏,但企业生产需要使用大量地表水。为了满足企业每年生产所需的120万吨水资源的需求,企业通过建水库、塘坝的方式获取了11处水源地,其补偿标准为3600元/人/年。
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牧区的生产结构更加简单,多数牧民只饲养羊,因为羊是市场上最需要的产品,传统的牛、马等牲畜都被羊替代了(王晓毅,2009)。值得一提的是,B嘎查的地方特色良种二狼山白绒山羊还曾获得国际羊绒金奖。因此,饲养山羊便成了当地牧民的不二选择。传统型牧户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饲养山羊。按照2014年的收购价格,羊绒为320—360元/公斤,羊皮为40元/张,羔羊皮为180元/张,按照每公斤羊肉40元的收购标准,一只成年山羊可以卖到600—900元。根据笔者对9户牧户的调查,计算得出他们的收入情况,如表4.1所示。
表4.1 传统型牧户收入情况
从表4.1可以看出,2013—2015年,补偿收入约占传统型牧户总收入的20%,但是,牧户总收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补偿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收入下降主要体现在牧业收入的减少上。造成牧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铜矿开发给牲畜带来的意外风险的增加。首先,牲畜意外死亡的情况增多。据牧民反映,“铜矿周边来往的大车经常撞死牲畜,前年把我家最贵的种羊轧死了”;“冬天下雪之后,如果牲畜掉进矿山随便挖的洞里,是难逃一死的;此外,矿里的狗还咬牲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损失”。其次,牲畜的疾病增多。牧民们认为,“这些年铜矿的灰尘也多,家里放的羊有消化不良的,还有得长牙病的,收羊的一见牙长的羊就把价格压得很低,或者根本不要”。(www.daowen.com)
表4.2 传统型牧户支出情况
传统型牧户的支出在3年间从总体上呈现逐年上涨之势(见表4.2)。生产支出所占的比例最高,3年分别为67.16%、66.53%、64.83%。牧区的市场化进程使地处半干旱、半荒漠化地带的B嘎查的牧户可以通过购买饲草或“倒场”(即租用其他牧户的草场)来扩大生产和克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近些年铜矿的露天开采导致粉尘污染增多,一些牧户的草场受到污染而退化,因此,干草料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除了高昂的草料费用,生产支出中的油料费和防疫费也一直在增长。油料费的增长与矿产开发导致的水均衡被破坏不无关系。在矿产开采过程中,井坑需要疏干排水,致使矿区地下水位下降,打破了整个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均衡系统(王关区、陈晓燕,2013)。这使得缺水地区的B嘎查供水更为紧张,当地牧民不得不开车去较远的塘坝拉水,而这无形中增加了油料费用。另外,虽然嘎查对每户牧民提供一些免费的防疫制剂,但是,近些年来牲畜患病的增多也使得防疫费用不断增长。
从具体的生活支出来看,食品支出、教育支出、服装支出分列前三位。衣食支出的不断增长,意味着牧户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矿产开发不仅加速了地处偏远的B嘎查从一个传统的封闭社区向开放社区的转变,也汲取了大部分当地本不丰裕的生活资源,这都导致了铜矿周边地区物价上涨。一些牧民也认为:“铜矿开发后,我们苏木的外来人口增加了不少,光矿山上就有近千人,平时还有探亲的、跑运输的,这些人都要吃喝,物价能不上涨吗?”教育支出在生活支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近些年来由于内蒙古农牧区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因,地处偏远的B嘎查的牧民不得不把孩子送到70千米之外、位于旗中心所在地的中小学去上学,父母等亲戚因陪读而租房等都给牧民带来了额外的支出。另外,一些牧民孩子考取了大中专院校,这也使教育支出不断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