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活动根据并购双方在业务和市场上的关系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类型。管理者主义理论认为,混合并购的动因是追逐自身利益而一味扩大企业规模;效率理论也认为,混合并购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经理人员自身风险,而并不能使企业效率提高。总之,理论上混合并购的效率相对低下。韦斯顿等人(1998)的组织经验与组织资本兼并转移理论证明,横向并购的公司由于拥有目标公司的“行业专属管理能力”和容易掌握目标公司的“企业专属非管理人力资本”,因此容易整合目标公司来实现规模效益,其并购绩效较为稳定。事实上,中国市场上的外资并购绝大多数是横向并购,为产业内并购绩效的检验提供了可比样本。
企业并购的绩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规模经济;其二是市场交易内部化导致的交易成本的节约;其三是“被并购的威胁”对提高管理效率的刺激(高乐咏,1999)。黄丙志(2001)根据产业成长性、规模经济性和技术创新前景将产业内横向并购绩效进行了分类比较,认为企业并购绩效较弱的产业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有建筑材料(新材料业除外)、金属制品、家具、造纸、橡胶制品、油漆、烟草等;第二类主要有纺织、服装、皮革、玩具等。这些产业都属于传统产业,又多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并购会削弱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
并购的利弊较为相当的产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公共工程项目提供资本品的产业,如工业锅炉、发电设备以及铁路运输设备等;二类是食品和饮料业。对于前者来说,通过横向兼并逐渐减少企业的数目,解决企业生产能力闲置的问题。但同时也应看到,垄断的市场结构也会弱化内部的竞争机制,通常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至于食品和饮料业,生产过程的规模经济虽然不很明显,但在管理、营销方面,规模经济是明显的。但在福利经济学看来,消费者在支付较低价格的同时,也要因为商品种类和品牌的减少而损失更多的选择机会,导致福利水平的下降。(www.daowen.com)
企业并购绩效显著的产业主要是需求增长较快的现代支柱产业,比如新材料、化工、药品、计算机、通讯设备、电子、汽车及航空工业等。这些产业目前还处在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来维持其竞争力的发展阶段,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支出一般都比较高,并且潜在的规模经济已经比较明显,扩大企业规模可以导致平均成本的降低。规模经济不仅表现在生产阶段,还表现在研究与开发阶段。通过兼并和收购使企业能有效地控制市场份额,这会减少在对研究与开发活动增加投资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新一轮的全球企业并购浪潮,大多集中于这类产业。
基于上述分析,本章兼顾证券市场的行业分类方法和产业特征(主要是盈利性和成长性),将被并上市公司按产业分成了如下6类:第一类:传统制造业(包括非金属制造,化学化工品制造,服装制造,家电及其他机械制造,金属加工,橡胶制造等);第二类: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广播电视通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第三类:汽车及专用设备制造;第四类:食品加工(饮料、啤酒);第五类:金融保险业;第六类:商业及其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