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进入方式影响因素的模型化分析

市场进入方式影响因素的模型化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典型地,我们可以将三种市场进入方式的成本分别作这样的简化:国际贸易支付单位产品成本;新建投资支付一次性固定成本;跨国并购需要支付被并企业的价值补偿和溢价。后两篇文献均没有将东道国市场特征参数化,但许多研究表明,东道国市场特征,尤其是市场容量对跨国公司进入方式产生显著影响。

市场进入方式影响因素的模型化分析

采用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学者将企业、产业、国家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参数化,建立经济博弈模型来进行理论研究。典型地,我们可以将三种市场进入方式的成本分别作这样的简化:国际贸易支付单位产品成本;新建投资支付一次性固定成本;跨国并购需要支付被并企业的价值补偿和溢价。早期研究跨国公司市场进入的理论模型一般将以上三种市场进入方式为两部分:一部分研究跨国公司进行新建投资与国际贸易的策略性决策,认为跨国新建是为了规避国际贸易成 本(Horstmann 和 Markusen,1992;Motta,1992;Buckley 和Casson,1998);另一部分研究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的关系[1](Hennart和Park,1993;Smarzynska,2004;Helen,2001)。近年来有学者将跨国公司三种市场进入方式放在一个框架下。姜(Kang,2005)以东欧转轨经济国家为背景,建立了一个霍特林(Hotelling)线性城市模型来进行分析,强调了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程度等东道国市场特征对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方式的影响。包括本书内的更多研究采用古诺模型来描述市场竞争模式。卞华顿(Bjorvatn,2004)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研究市场进入。诺布克和佩尔松(2004)研究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中,国内跨国公司竞争性收购待售的国有企业,但文章假定待售企业的保留价格为0。这个假定非常强,因此与其他文章得出结论差异较大。后两篇文献均没有将东道国市场特征参数化,但许多研究表明,东道国市场特征,尤其是市场容量对跨国公司进入方式产生显著影响(Wooster,2002)。因此除新建投资成本和国际贸易成本是影响跨国公司最优市场进入方式的主要因素外,本书强调以市场容量、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成本差异作为分析的前提将对结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讨论的是一个垄断竞争型的同质产品市场的情况。初始生产方由国内两家企业组成,具有不变的边际成本c,面临一家外国跨国公司准备进入国内市场。跨国公司边际成本为0,[2]可以选择国际贸易、新建投资、跨国并购三种市场进入方式或不进入。其中,国际贸易的单位成本为t,[3]新建投资的一次性固定成本为k。一家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可以竞争性并购国内另一家企业,但不允许跨国公司同时并购国内两家企业。

对于并购引起的成本变化,本书假定并购之后企业的成本与并购企业相同,即跨国并购之后边际成本为0,国内并购之后边际成本为c,但假定跨国并购需支付一定的整合费用,且该整合成本与新建投资相关,不妨将其设为k/4。[4]

企业之间展开典型的古诺竞争,即企业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产量作为决策变量进行竞争。

市场需求函数(逆函数)为(www.daowen.com)

其中,p 为市场价格,X 为行业总产量,a 为描述市场容量的常数。

假定在完全信息下,企业之间展开N 阶段动态博弈(N→∞)(见图2-1)。第1阶段,跨国公司选择新建投资、国际贸易、跨国并购三种方式之一进入东道国市场或者选择不进入。其中新建投资标记为G,国际贸易标记为T,跨国并购标记为M,不进入标记为N。如果跨国公司选择并购国内一家企业,则第2阶段国内企业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被并购。如果国内企业不同意被并购,则跨国公司在其余三个可选方案中进行下一轮的选择(与跨国公司第1阶段就在其余三个方案中选择之后的路径相同,所以图2-1中省略了后面的路径)。如果国外公司选择除跨国并购之外的三个策略之一,则第2阶段国内两家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国内并购。由于跨国公司先采用新建投资策略之后不能再作其他选择,故后续阶段双方都不改变策略,所有企业按古诺竞争模式选择产量。如果跨国公司选择国际贸易或不进入之后,国内企业之间进行国内并购,则跨国公司在第3阶段重新进行策略选择:新建投资,出口或不进入,但不能选择跨国并购,这是因为本国政府不允许出现国外投资者垄断国内市场的情况。这一轮跨国公司做出选择之后,企业均没有动机改变原来的策略,第4~N 阶段所有企业按古诺竞争模式选择产量,各阶段的收益相同。因为N 是大数,所以第4~N 阶段的收益对企业的策略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

图2-1 动态博弈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