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制度体系的基本建立

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制度体系的基本建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建立了社区工作者考核评议的制度,突出居民群众满意度在考评中的权重,让社区工作者切实回应群众的需求和关切。

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制度体系的基本建立

1.建立健全了契约化管理、职业化发展的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

在明确社区工作者范围的基础上,所有区县在街镇成立了社区工作者事务所,实现了社区工作者的契约化管理。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因素,建立起“3岗18级”(如长宁岗位分为负责人、主管和工作人员三类)的社区工作者统一职业序列制度,为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提供发展空间,打破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与此同时,全市范围内根据人均收入高于2013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1—1.4倍的标准,建立了与岗位等级和绩效考核相衔接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目前全市社区工作者平均收入约6.3万元/年。同时,建立了社区工作者考核评议的制度,突出居民群众满意度在考评中的权重,让社区工作者切实回应群众的需求和关切。

2.开辟了社区工作者向上发展的通道

一号课题关于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对村支书,可作为乡镇中层干部、乡镇领导的重要选拔来源,这一制度本身就为社区工作者指明了发展和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区县不断创新举措,建立了一般社区工作者向上发展的渠道和机制,如闸北区对在街镇及条线部门聘用的各类党群工作者和社工队伍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岗位聘用制,享受同岗位事业人员的待遇。选派干部和选优干部工作表现突出、考核优秀的,在职级晋升、公务员招录、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中可享优惠政策。还例如长宁区,为打开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上升通道,拿出一些公务员岗位,探索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公务员定向招考,把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也纳入公开选拔的范围。调研发现,保障与激励政策相结合,基层工作岗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基层工作者的成就感显著增强,很多人乐于将“小巷总理”干到退休。(www.daowen.com)

3.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趋向年轻化

队伍老化、收入偏低、人员流失等问题,曾长期困扰着上海基层治理,而自实行社区工作者制度以来,特别是职业化薪酬体系的调整,基层岗位吸引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整体队伍走向年轻化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