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通过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垃圾综合治理”总体安排,将垃圾分类自主权下放给街道,提高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一方面,规范街道管理员、居委干部、宣传督导员和二次分拣员的工作职责,规范绿色账户积分采集操作,确保垃圾箱房定时定点有人扫描积分。另一方面,以“两网融合”为契机,建立服务规范、管理有序、稳定可靠的可回收物收集运输体系。目前,静安已初步形成了从源头到中转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全程分类系统。
1.社区垃圾分类处理
在硬件建设方面,根据“干湿分类”的基本方式,静安共配置200余辆干垃圾专用运输车和27辆湿垃圾专用运输车;根据“有害垃圾”严禁混入其他生活垃圾的分类要求,配置5辆有害垃圾专用运输车,确保了全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区域实现分类收运。截至2018年末,全区已完成3 200个废物箱标识的标准化更新,并且还将废物箱的清运同步纳入“分类运输”体系,进行可回收物和干垃圾的分类收运,成为全市首个实行废物箱分类收运的区。
在工作机制方面,静安区在区和街道层面都成立了垃圾分类联席会议,负责统筹本区域内的垃圾分类工作。在居委层面,静安区形成了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居委会在垃圾分类上的协同机制。具体而言,居委会在其中发挥牵头作用,将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组织起来;物业公司是责任主体,负责具体的垃圾分类执行;业委会代表广大业主的利益具体参与;党支部则负责发动广大的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在垃圾分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具体操作方面,静安区通过党员和志愿者的带头作用,建立起了垃圾的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如在桂花园社区,楼组长作为党员志愿者,在居委会的支持下,负责与业委会、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商量,成立了由11位志愿者参与的小区精神文明共建小组,志愿者每天上午6∶00—9∶00、下午6∶00—9∶00在垃圾分类桶放置点进行巡查,做好垃圾分类的义务指导工作,指导居民将垃圾正确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在第一阶段,楼组长和志愿者在垃圾桶远处观察,发现居民垃圾没有分类投放,就上前帮他们重新分拣一下。坚持鼓励居民并送上一些垃圾袋,告诉他们如何分类。在第二阶段,楼组长和志愿者们在小区醒目处贴了一张巨大的垃圾分类积分榜,为每天参与垃圾分类并参与绿色账户积分的家庭打红色五角星;参与垃圾分类但未参与绿色账户积分的家庭,打绿色五角星;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打蓝色五角星;如果家中有垃圾分类志愿者及老伙伴、小伙伴积极分子,则打两颗五角星。积分榜有效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在第三阶段,开展垃圾定时投放。早晨6∶00—9∶00、晚上6∶00—9∶00开放垃圾箱,中午关闭,并安排志愿者站岗,遇到中午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则劝导他们早晚时间集中投放。经过3个多月的引导,小区基本形成了垃圾分类投放和定点投放的运作机制。(www.daowen.com)
2.商户垃圾分类处理
静安区各街镇绿化和市容管理所首先对辖区内的商家进行摸排和梳理,并安排市容管理员主动发放垃圾定点定时收集告知书,告知书内详细说明了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干垃圾)的原因和时间(每天分中午12∶00—13∶00和晚上19∶00—20∶30两次收运,每次安排3辆保洁三轮车进行)。其次,由社区管理员上门细心指导店家如何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最后,告知居委会配合开展此项工作,做好日常的督促工作。针对商户的不分类和不按时投放,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责令整改,第三次开始采取强制罚款手段。
静安区垃圾分类运作的总体特点:(1)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为垃圾分类做好准备;(2)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协同合作机制,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施垃圾分类引导;(3)对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或商户,设置从“告知”到“警告”到“处理”的压力机制;(4)街道负责对管理员、居委干部、宣传督导员和二次分拣员实施以奖代补,激发街道工作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