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型政府意在克服“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资源浪费、组织僵化、整体效能低下等问题,强调以横向和纵向协调提供一套无缝隙的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政府数据的内部整合,以及数据向社会开放,加强政府、企业、公众、非营利组织等不同主体间的合作与协调,整合数据打造“一站式”服务,实现城市协同发展与开放创新。
1.数据的内部整合
数据就像积木,需要被搭建,才能发现和创造出各种形态。纽约市的“数据桥”就是数据搭建的成果,现在“数据桥”可供40多个政府机构进行跨数据的数据分析,并且每个机构只有先参与数据交换,才能获得数据使用权限。[10]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搭建各个机构间的数据并不容易,必须要克服各种技术、法律、政治和文化上的障碍。在技术上可以进行购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法律上则需要提前考虑到法律问题,重点是要解决政治和文化上的问题。在政治上,要首先获得市长的大力支持,并且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帮助政府机构解决实际问题。在文化上,则需要克服政府机构负责人对其数据管辖权受到威胁的恐慌,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一个由政府机构负责人组成的委员会会议,集体协商和决定数据的整合和开放问题。比如,在纽约,为了把消防、警察以及全市紧急通信服务办公室和威瑞森电信公司(Verizon)的数据整合起来,形成完善的911呼叫中心应急响应系统,项目团队做了很多技术上的努力,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赢得了副市长的大力支持,副市长强制要求不合作的机构整合数据,克服了政治上的障碍。结果证明,整合数据后的911服务项目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城市数据协同的愿景也在逐步实现。芝加哥的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能够帮助城市之间展开交流与对话,并且各个城市可以基于自己的目的实现个性化应用。总之,将城市作为平台,市政府间能够彼此快速高效学习,减少封闭运营所形成的障碍。(www.daowen.com)
2.数据的外部共享
市政工作人员经常担心数据向公众开放会让市政府陷入被动,然而现实几乎相反,通过数据开放行动,政民之间的信任和共享的纽带则会加强。原因在于,数据不对称容易造成政府官员或者政府部门忽略市民发言权,导致市民的不满。而在数据向公众开放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市民了解政府工作,促进市民参与,发挥他们的智慧,使得档案馆里的数据成为开放平台上很有可能被深度挖掘的有用信息。
纽约市早在2012年就通过了《开放数据法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政府数据大规模开放纳入立法的城市。该法案规定:到2018年,除涉及安全和隐私的数据之外,政府机构的数据必须要对公众开放,并且数据的使用不需要注册、审批和受到其他的限制。[11]纽约市数据开放的法案对美国其他城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随后奥巴马政府以开放数据作为电子政务的工作重点,2014年,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开放数据行动计划》,该计划强调了美国政府对推动数据开放的职责,秉承“应主动承诺开放,并逐步开放数据资源”的原则,以数据服务公民为导向,并根据公民的反馈不断完善数据开放。[12]
在实践中,数据开放很有成效。企业通过政府发布的数据能够制定更完善的规划以及对规划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并且企业和公民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比如,随着纽约市公交系统的动态数据发布,很多学者和企业对此进行了深度挖掘,开发出了为公众出行提供实施建议的手机应用,并且为地铁系统在热点站、普通站以及客流量高峰期之间的调配提出了更优方案。[13]再如,作为智能租约车平台的Uber,汇聚了消费者、司机、租车公司等各方信息,目前已经向波士顿政府开放部分数据。[14]可以预想,随着政府的数据不断向社会开放,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合作会更加充分,社会的运行也会更为高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