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机器人助力防疫,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智能机器人助力防疫,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减少医院、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的接触感染,国内外科技企业实施多种疫情防控智能机器人方案,为医院、学校等地提供消毒服务,为管理公共场所未戴口罩人员,互联网科技企业进一步创新人脸识别功能,辅助公务人员维护公共秩序。特别是,机器人全程智能操作,人机分离,保障了人员安全。

智能机器人助力防疫,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为支持联防联控,降低城市交通枢纽病毒大范围传播的风险,政府部门联合电信运营商使用通信大数据解决入境瞒报问题。为减少医院、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的接触感染,国内外科技企业实施多种疫情防控智能机器人方案,为医院、学校等地提供消毒服务,为管理公共场所未戴口罩人员,互联网科技企业进一步创新人脸识别功能,辅助公务人员维护公共秩序

1.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解决入境瞒报

工信部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在通信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小程序、二维码、网页等方式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从2020年3月6日起,该服务上线了境外到访地的查询功能,可以对手机用户前14天到访的境外国家或者地区的信息进行查验,及时发现瞒报、漏报、不实申报行程信息的问题。对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进行筛查,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来自哪些国家。此外,注重通信大数据分析使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数据的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脱敏处理。

2.中国科学院应用大数据进行传染病传染关系重构与空间溯源

针对传统流行病学调查存在病例回忆偏倚、传染链恢复不完全、传播过程重构等困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于手机信令等多源大数据,通过时空轨迹聚合以及复杂网络结构分析,解决了以下问题:(1)传染病病例传染关系重构;(2)提取潜在密切接触者及其感染风险;(3)追溯传染病发源地。该方法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巧妙地引入复杂网络分析的思想,结合时空解析,可智能、高效地实现病例间传染关系的重构、密切接触者提取、传染病源地空间追溯。与目前国内类似的密切接触者识别系统相比,该项目由于使用多源大数据,并融合了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通过系统挖掘空间网络与社交关系进行病例传染关系确定,准确率和召回率均有明显提高。

3.上海钛米机器人特制医院新冠病例消毒机器人

2020年1月底,上海钛米机器人紧急成立了覆盖生产、售后、临床培训及武汉分公司的紧急行动小组,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并迅速为武汉为主的多个城市输送数十台消毒机器人。钛米智能消毒机器人系统,集成超干雾化过氧化氢紫外线消毒、等离子空气过滤等消毒方式,可以满足疫情需要,做好环境物表、流动空气的六个对数以上的杀灭效果。并且,消毒机器人拥有自主导航技术且自主移动,能识别环境内的物品,达到自主避障;配备消毒管理软件,自动根据空间面积计算消毒时间,并自主围绕消毒目标进行360°无死角消毒,消毒过程量化管理。特别是,机器人全程智能操作,人机分离,保障了人员安全。

4.商汤科技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多场景落地,无感测温助力疫情防控(www.daowen.com)

2020年2月,随着各地迎来大规模返程复工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商汤科技第一时间推出“AI无感测温”——商汤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的区域通行模块,驰援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该解决方案率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部分地铁站、校园、社区完成部署,并积极参与到各地防疫工作中。该产品采用非接触的方式,提升大客流场所通行效率,也降低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同时,通过将领先的AI算法与热成像测温技术结合,体温检测精度达到±0.3℃,满足疑似患者初筛标准。除了测温功能,产品还支持对人员是否佩戴口罩进行识别和提示。

5.百度飞桨携手北京地铁落地AI口罩检测方案

2020年3月,为助力北京地铁做好地铁站内的防疫工作,百度与北京地铁针对北京地铁疫情情况,合作开展了AI口罩检测测试。AI口罩检测方案通过北京地铁站厅内摄像头进行实时视频流的抓取和分析,抓取频率为5帧/秒。若出现未佩戴口罩情况,将自动红框标出并将图片本地保存。而对于如露出鼻子等佩戴不规范情况,模型也将进行识别提示。方案整体轻量级部署,易于集成。在北京地铁AI口罩检测方案中,百度飞桨利用自身储备的业界领先工具集,快速完成了多维度视频内容解析、视频语义理解、分类标签,以及口罩识别等全套模型及部署,辅助一线地铁工作人员进行防疫工作。2月13日,百度宣布在飞桨深度学习平台中免费开源了业内首个“口罩人脸检测及分类模型”,助力各行业疫情防控。

6.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新冠病毒消毒机器人,使用紫外线光对仓库进行消毒

2020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研发新型机器人,使用紫外线对仓库、学校和办公室进行消毒作业。该系统已用于波士顿食品银行消毒,在测试中,该机器人在30分钟内覆盖了仓库的4000平方英尺(1英尺合0.3048米)区域,提供了足够的光线来消灭约90%的冠状病毒颗粒。该装置使用短波长的紫外线(UV-C)来分解细菌DNA。研究表明,UV-C可以杀死冠状病毒,但是它也会损坏皮肤和眼睛细胞,因此它在作业时,人们必须远离。该系统当前使用3D摄像机在障碍物周围导航,并使用2D LiDARS通过用光照射目标来测量距离。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增强它的环境适应性,并将它推广到其他场所。

7.思爱普研发新冠病毒密切接触者预警系统

新冠疫情发生后,思爱普(SAP)联合德国电信,德国信息技术安全、隐私及责任中心,德国联盟疾病防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25家生态合作伙伴,以开源、分布式的技术范式,打造了符合GDPR数据保护标准的新冠病毒密切接触者预警系统,有效助力切断传染链条,阻止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新冠病毒密切接触者预警系统,具有准确、快速、可扩展的特征,适应全球性大流行的抗疫要求;分布式技术最大程度保障用户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显著促进应用程序的接受程度;开源技术架构,具有安全性、可追溯、透明性的优势,已经成为应对公共事件的卓越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