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精准治理,提升风险处置效果

实施精准治理,提升风险处置效果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台风来袭时,上海可以将实时汛情与历史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分析,模拟汛情可能发展的趋势和灾害影响程度,从而做出更科学的防汛决策。杭州“城市大脑”则从2016年起步建设,目前包括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33]。

实施精准治理,提升风险处置效果

仅依靠“人力”的传统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公共安全治理创新的实际需要。传统的公共安全治理往往由于事件决策和政策执行存在“凭感觉”“拍脑袋”的经验式决策行为,导致实际的治理效果不佳。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28]。当前,科技赋能公共安全正在由单点支撑迈向系统整合集成的智能决策与精准治理综合平台。具体来说,其可利用物联网、无人机与卫星通信系统等全面了解风险入侵程度,并借助云计算平台、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数学建模、虚拟仿真、数据关联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方法,开展模块化分析和政策模拟[29],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直观的参考依据,助力公共安全治理从粗放式管理趋向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发展转变,大大提升处置效果。

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理系统对应86个一级指标,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民防、气象、卫生健康领域的22家单位共33个专题应用。以防汛为例,2020年,上海市水务局的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升级2.0版,重点建设完善灾情直报、积水发现、汛情回溯等8个业务模块。其中的汛情回溯模块,收集整理了从1921年起对上海造成较重影响的台风数据,重点分析近10年上海的主要灾害事件(台风、暴雨等)及其关联的气象、雨情、水情、灾情等要素,构建历史汛情智能回溯数据集[30]。当台风来袭时,上海可以将实时汛情与历史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分析,模拟汛情可能发展的趋势和灾害影响程度,从而做出更科学的防汛决策。此外,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上海市卫健委依托“上海健康云App”形成了一套迅速、高效的疫情防控闭环。该App覆盖了上海所有常驻及流动人口、企业等,并与“一网统管”平台进行实时交互,实现了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工作。

图5-2 上海市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现场(www.daowen.com)

深圳则大力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即“城市大脑”)建设,为城市管理提供“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智慧化管理服务能力,助力城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目前指挥中心已完成基础支撑环境的部署,接入了全市63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多类业务数据,25万多路视频数据,接入了全量三维可视化地图,融合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块数据”智能底板,实时感知城市的人口热力分布、各类城市部件和各类服务设施,构建了数据感知和汇聚能力,并通过通信、数据、应用和物理联动方式架构起一体化指挥平台,保障了指挥调度能力[31]。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指挥中心联通了11个区和39个委办局,全天候支撑开展各项疫情工作的指挥调度。市、区两级的政府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联合公安等部门,汇聚运营商互联网公司、海陆空铁等多方数据,精准研判重点地区来深人员情况,每天生成核查任务清单,支撑各区各部门的精准防控[32]。

杭州“城市大脑”则从2016年起步建设,目前包括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33]。以城市大脑·应急管理系统为例,其按照“数据协同治理”和“应急一张图”理念,以“四层两翼”的结构进行设计,通过基础支撑、数据治理和算法服务,开发建设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城市安全等领域N个应用场景,一方面协同整合应急数据资源,分析城市运行状态及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协同调配部门应急处置资源,整治事故隐患及自然灾害风险,最终实现利用数据资源达到提升城市应急治理水平的目标。截至2019年年底,杭州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9%、49.3%,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34];而在交通方面,基于实时的机动车数量,杭州城市大脑可以对覆盖区域内的信号灯时长进行动态调节,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全局优化,实现针对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优先调度。通过智能动态调节,高架路整体通行效率提升15.3%[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