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公共安全科技政策:迎接人工智能时代

创新公共安全科技政策:迎接人工智能时代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5月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加强重大灾害、公共安全等应急避险领域重大技术和产品攻关”。如在人工智能方面,自2015年起,我国密集出台了多项人工智能政策法规,推动AI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

创新公共安全科技政策:迎接人工智能时代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出“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全领域、全流程的各项活动,大力推动应急产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力量在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1.国家总体规划中的公共安全科技政策

继“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公共安全领域的科技应用后,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在“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和国家创新战略中,强调利用信息化技术等持续深化科技应用,助力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总体要求“适应公共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具体而言,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提出“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在严格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提出“开展安全科技攻关和装备研发,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技术援助和服务”。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建设平安中国”。在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方面,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交通安全防控网络等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电信、电网、路桥、供水、油气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监控保卫”;在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加快推进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等多个规划。例如,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中,要求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重点推进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科技发展,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支撑作用。再比如,《“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要求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提出“全面加强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食品中有毒物质监测,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及时评估并发现风险”。

2016年5月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加强重大灾害、公共安全等应急避险领域重大技术和产品攻关”。如在食品安全方面,提出“推广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低成本技术和模式,发展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安全溯源技术,建设安全环境、清洁生产、生态储运全覆盖的食品安全技术体系”;在公共卫生领域,要求“发展先进有效、安全便捷的健康技术……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等技术保障能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国迅速围绕支持疫情防治技术和产品科研攻关、为科技企业减租降负和提供金融支持、加大相关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并开辟绿色通道、对进口用于疫情防控的物资给予关税减免等方面的系列政策,为抗击疫情提供科技支撑。例如,2020年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成立,组织动员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开展攻关。科技部明确将“临床救治方案的优化和药物筛选、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疫苗研发、动物模型构建”五个方面作为科研主攻方向。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该意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2021年3月,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2.我国其他层级的公共安全科技政策发展

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法律层面中,国家鼓励防治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科技应用,近年来更是加快了对不同法律的修订(参见表3-5)。

表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修订的我国部分公共安全法律

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专项政策中,我国多次提出强化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大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科研投入力度,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开展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安全生产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与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综合应急技术装备、智能应急等重点方向的科技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

2018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从资金投入、信息化、智能化,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防控、灾害防治、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工程抗震等安全技术和产品”。

2018年12月,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为指导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规划建设,陆续下发《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概要版》及地方建设任务书。文件指出,“为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应当坚持创新驱动原则,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IPv6、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加强应急管理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激发创新内生动力、营造创新良好生态、拓宽创新发展途径”[28]。

在科技政策中,我国也越来越关注这些新兴技术对公共安全的赋能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快推进科技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如在人工智能方面,自2015年起,我国密集出台了多项人工智能政策法规,推动AI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2016年3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指出公共安全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要求促进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围绕医疗康复、救灾救援、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培育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四种标志性产品,推进专业服务机器人实现系列化,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商品化”。

表3-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部分科技政策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将公共安全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领域。该规划指出人工智能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社会安全方面,该规划要求“推动构建公共安全智能化监测预警与控制体系。围绕社会综合治理、新型犯罪侦查、反恐等迫切需求,研发集成多种探测传感技术、视频图像信息分析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智能安防与警用产品,建立智能化监测平台。加强对重点公共区域安防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或城市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安防区域示范”。在自然灾害治理方面,要求“加强人工智能对自然灾害的有效监测,围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和海洋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构建智能化监测预警与综合应对平台”。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推动巡检、导览等公共服务机器人以及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的创新应用,到2020年,消防救灾等机器人实现样机生产。

在公共安全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方面,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生物特征识别、视频监控等公共安全人工智能应用标准。例如,我国发布了GB/T 35742-2017《公共安全 指静脉识别应用 图像技术要求》、GB/T 35736-2017《公共安全指纹识别应用 图像技术要求》、GB/T 35735-2017《公共安全指纹识别应用 采集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T 35676-2017《公共安全指静脉识别应用 算法识别性能评测方法》、GB/T 35678-2017《公共安全 人脸识别应用图像技术要求》、GB 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T 2572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等标准。其中,GB/T 35678-2017《公共安全 人脸识别应用图像技术要求》适用于公共安全领域人脸识别应用中人脸图像的采集、检测与存储,其他领域人脸识别应用可参照使用该标准。

总体来看,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政策的层级较为丰富,包括战略规划、法律、行政法规、标准等,这为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我国的政策特别注重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当有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我国采取灵活的方式,不断调整公共安全科技政策,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整体水平。如此次疫情期间,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科技展示出了强大的赋能性,造就了一大批新的防疫应用,健康码、疫情信息发布、智慧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疫苗药物研发、远程教育、远程办公、网络内容治理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涌现,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后盾。

[1]樊春良:《没有止境边疆的科学——〈科学:没有止境的边疆〉75年的历程和影响》,《科技中国》2020年第7期。

[2]张华胜、彭春燕、成微:《美国政府科技政策及其对经济影响》,《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3期。

[3]谢迎军、马晓明、刁倩:《国内外应急管理发展综述》,《电信科学》2010年第S3期。

[4]“What is the 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NIMS)?”https://www.usda.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NIMLesson.pdf.(www.daowen.com)

[5]范洁:《简析美国“国家宽带计划”》,《现代电视技术》2010年第8期。

[6]陈建明、姚国章:《美国应急通信发展与借鉴》,《劳动保护》2014年第12期。

[7]姚国章、陈菲、陈建明、赵刚:《美国公共安全无线宽带网First Net的建设与启示》,《中国应急管理》2014年第2期。

[8]DHS.Digital Government Strategy,https://www.dhs.gov/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13.%20Directive%20262-06%20Digital%20Government%20Strategy%20FINAL%20%2010-09-2014_0.pdf.

[9]https://www.dhs.gov/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digital-strategy/digitalstrategy.html.

[1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编译组:《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2016年10月。

[11]2017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

[12]Artifical Intelligence White Paper,https://www.dhs.gov/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Artificial%20Intelligence%20Whitepaper %202017_508%20FINAL_2.pdf.

[13]欧共体,即欧洲共同体,包括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建议把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领导之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建立煤钢的共同市场。1952年7月25日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

[14]Decision 1999/847/EC of establishing a Community action programme in the field of civil protection(2000-2004),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uriserv:OJ.L_.1999.327.01.0053.01.ENG&toc=OJ:L:1999:327:TOC.

[15]邓萱:《欧盟民防机制的经验与借鉴》,《安全》2012年第4期。

[16]establishing a Community mechanism to facilitate reinforced cooperation in civil protection assistance interventions,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01D0792&from=EN.

[17]What is Horizon 2020?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horizon2020/en/what-horizon-2020.

[18]欧盟“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主要内容与制定方法,https://www.sciping.com/33104.html.

[19]What is SPARC?https://www.eu-robotics.net/sparc/about/index.html.

[20]《气象业务法》,https://elaws.e-gov.go.jp/search/elawsSearch/elaws_search/lsg0500/detail?law Id=327AC0000000165#C。

[21]Disaster Prevention,https://www.mofa.go.jp/policy/disaster/21st/2.html.

[22]《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https://elaws.e-gov.go.jp/search/elawsSearch/elaws_search/lsg0500/detail?law Id=407AC1000000111#38。

[23]https://www8.cao.go.jp/cstp/kihonkeikaku/honbun.html.

[24]图片来源于日本《下一代人工智能推进战略》。

[25]李金华:《世界制造强国创新战略与行动新动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8日。

[26]马晓澄:《专家:我国公共安全科技获长足发展但技术竞争仍处劣势》,http://m.xinhuanet.com/gd/2019-11/22/c_1125259716.htm。

[27]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9/24/content_6121.htm。

[28]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http://yjglt.jiangxi.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0&filename=3604663a0a3f4f7981b1d98fc9460336.p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