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他们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黑天鹅的存在寓示着不可预测的重大小概率事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在近年出版的名为《黑天鹅,极不可能的影响》一书中,讨论了罕见和不可预测事件(黑天鹅)的极端影响。根据塔勒布的说法,黑天鹅事件有三个属性:首先,它是异常的,不在正常期望范围内,因为过去没有任何东西能令人信服地指出它的可能性;其次,它具有极端的冲击力;最后,尽管它是异常的,但人类本性让我们事后找到理由,使之成为可解释和可预测的[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就是这样一只“黑天鹅”。2019年年底,全球陆续暴发了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国际防疫形势日益严峻,并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全球迎来了抗疫“阻击战”。经过病原体的鉴定和病因溯源等调查,证实该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中国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事实上,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类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很像皇冠而得名。当前的科学研究发现,冠状病毒只感染人和脊椎动物,它可引起人和脊椎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这不禁让人想起2003年突然暴发的“非典”疫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巧合的是,新冠肺炎和“非典”都是因为一种新出现的、突然暴发的冠状病毒而引起的,暴发期也出现在春节前后,且具有高传染性与致病性。但这两类疫情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图0-1 2020年1月6日采集自湖北武汉的临床患者的毒株图像显示
图0-2 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EM)下新型冠状病毒的形貌
从国内看,我国应对此次疫情方面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具体来看:(1)以病毒首例发现时间为界限,新冠病毒确立病原体的时间相比“非典”的150多天缩短至30天;(2)我国国内动员时间大大缩减,相比“非典”的140天缩短至43天;(3)国内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大幅减少。(www.daowen.com)
表0-1 “非典”疫情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现与控制比较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都超过“非典”疫情,应对疫情挑战巨大。具体来看:(1)从传播速度看,以2020年1月3日中国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算起,新冠肺炎疫情3个月蔓延至全球,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类似传染性疾病蔓延的速度和范围。(2)从传播地域看,截至2021年4月7日,至少有超过1.3亿人感染新冠肺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数超过100万例的国家有23个,且全球病例仍有增加的态势。
不可否认,从“非典”到新冠肺炎,这两起突发的传染病疫情给全球带来了深远影响。事实上,自2007年颁布管理全球卫生应急措施的《国际卫生条例》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了6次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在世界连接成“地球村”的大背景下,这种“黑天鹅”事件形成的蝴蝶效应影响空前,全球面临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大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