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字化信息与认识主体的关系演化历程

数字化信息与认识主体的关系演化历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跳出对具体问题的讨论,简要回顾一下数字化的信息(数据)与认识主体之间关系的演化历程。数据通过这些特定的持续活动而间接地与人发生持续的关联。人与信息(数据)并没有在整体意义上的直接对应关系。这种结合是建立在信息应用系统在智能的基础信息层面与主体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数字化信息与认识主体的关系演化历程

以认识主体获取的已经数字化的“信息”为基础,而不是以“智能”为出发点,也不是以主体的某些特定活动为出发点,这是前面分析的整体思路的关键所在。以智能(算法)为出发点,是传统人工智能的思路;以特定活动(流程)为出发点,是传统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路。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人们曾经试图设计出与人具有相同智能的机器,也就是说,试图设计出具有独立主体属性的机器。而以主体获取的数字化信息为核心来建立主体虚拟世界的数字映像,不是为了实现一般性广义智能,而是以让计算机在智能的意义上更好地辅助人类为目的。主体依然是人而不是人造的外物。这个目标在原则上是符合在第1章第1.2节中分析的计算机的本质特征的。

在此跳出对具体问题的讨论,简要回顾一下数字化的信息(数据)与认识主体之间关系的演化历程。

在数值计算阶段,数据的存在是为了完成一个具体的计算任务。数据是与单次任务紧密捆绑在一起的。数据通过计算任务间接地服务于人这个主体。

在结构化数据应用阶段,数据是为了支撑一个由计算机实现的持续的主体特定活动。数据与活动(也就是应用软件)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数据通过这些特定的持续活动而间接地与人发生持续的关联。

在以上两个阶段,信息(数据)都是通过中间媒介(信息应用)与人发生联系的。人与信息(数据)并没有在整体意义上的直接对应关系。

而在非结构化信息应用阶段,当利用主体拥有的数字化信息建立主体虚拟世界的数字映像之后,信息首先要支撑的是主体虚拟世界本身,然后是其上面的各种应用。这也就是在支撑主体的全“生命”过程。所以在这个阶段,信息既与前两个阶段一样,通过中间媒介(应用)与主体发生关系,同时还将以主体虚拟世界数字映像的形式,作为主体虚拟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见本章第5.3节),与主体直接、持续且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www.daowen.com)

由此可见,计算机在信息处理应用领域,随着应用的不断发展深化,信息(数据)捆绑的对象在发生变化。信息逐步更加与人作为一个整体而靠近,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些局部通过特定的活动与人结合。这实际上反映了计算机信息应用的一个重要变化,即计算机与人整体性的无缝结合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或者说计算机正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开始全面地服务于人。这种结合是建立在信息应用系统在智能的基础信息层面与主体结合的基础之上的。这将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智能化提供一个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做法很不相同的思路与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看,以主体虚拟映像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本身就是众多智能化信息应用中的一种。这个结论也符合在第4章第4.1节中分析的观点。

信息技术应用的每一次提升,并不是抛弃或否定原有的模式,而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发展出更新、更为复杂、与人结合更紧密的模式,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丰富和深入。信息技术通过虚拟映像在信息层面与人的无缝结合或许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最高阶段,尽管做这种推测要冒很大的风险。

之所以做这种推测,是因为基于目前对计算机本质的理解,要想超越这个阶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造出与人一样具有相同一般意义智能的主体,而经过从图灵开始的无数天才学者近一个世纪不懈的努力,目前这在理论上还不具备基本的基础,在实践上也没有坚实的支撑。

计算机与人的无缝结合这个话题,在本书后面的章节还会深入地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