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轨道,与建筑基建直接相关的钢铁行业也步入了黄金发展期,持续增长的高需求导致钢材供不应求,钢贸商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大量涌现。然而这一过程却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供需的逆转发生巨变,往日的风光早已不在。
总体而言,传统钢贸经营模式存在如下五大“痛点”。
1.盈利模式单一
老的钢贸商工作很简单,赌钢材价格会持续上涨,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尽可能早的购入钢材并囤货,通过买卖高额价差就能轻松获取暴利。这种模式的最大风险就在于一旦价格持续上涨走势发生逆转,这种简单的盈利模式必然没有市场空间而难以为继。
2.专业物流服务缺失
在靠囤货、倒手就能赚大钱的年代,钢材成为牟利的工具,而不会有人去真正关心如何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建设核心竞争力。很多钢贸商自建简易仓库,在产品出入库、仓单管理方面存在大量漏洞,而一些中大型钢材仓库就依靠低收费来争夺市场份额,在货物安全方面存在极大隐患。
3.外部监督形同虚设(www.daowen.com)
第三方监管机构并没有能真正发挥出对钢材仓库监管的作用。一方面,第三方机构难以深入全面掌握钢材行业的专业知识,如进出库流程、仓单管理流程等;另一方面,不断上涨的钢材价格让监管机构放松警惕,忽视了对质押担保物真实性的审核,从而间接导致了2012年钢贸危机爆发。
4.行业融资困难
在钢材产业链中,钢贸商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方面,钢贸商需要用先款后货的方式从上游钢厂拿货;另一方面,下游的钢材需求方往往是中大型工厂,他们也有较强的话语权要求先发货、后付款,即我们所说的账期。因此,钢贸商实际面临的是时间周期较长的负向现金流和周转资金缺口,他们对资金的渴求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客户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在钢材价格不断上涨的年代,获取银行融资相对简单,然而,随着钢贸危机的爆发以及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银行对贷款额度和信用审核逐渐收紧,钢贸商如今想要在银行直接融资变得十分困难。
5.行业诚信危机
钢贸行业曾开发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用钢材仓单做质押、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的模式从银行贷款,从模式本身来说对资金是相对安全的。但随着钢材价格一路上涨,各方都被大好形势冲昏头脑,逐渐放松了对仓单抵押物的审核以及资金真实去向的监管,隐患就此埋下。2011年之后,国内经济形势又出现下滑局面,钢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而就在此时钢贸商骗贷、骗保、质押物不足以及重复质押等现象大量盛行,终于导致2012年钢贸危机的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