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撇开传统经营体系,换一个思维,来了解一下“互联网+”。
中国有一句古语“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电子商务,说到底,都是技术的应用。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不断应用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带来了商业形态的改变和经营模式的改变,进而演化为商业模式改变。这些改变的动力之源来自于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分工体系。
中国还有一句古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于互联网来说,只要我们掌握了其基本规律,就能灵活运用。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互联网+”的动力之源,如图1-5所示。
图1-5 “互联网+”的动力之源
1.新基础设施:云、网、端
如图1-6所示,1946年,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当时,整台计算机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总重量30吨,电脑时代从此来临。70年前,没有人会想到,今天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1994年,中国首次连入互联网。20年前,同样没有人会想到,今天有多少亿人离不开网络。
2009年,Wi-Fi国际标准制定,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用户入口主动权争夺战打响。移动端到底将控制什么,只有未来的科技知道。争夺战的主角们都清楚,手机有价、内容有价,但用户无价。用户的所有行为特征,都将在全网的数据抓取中,尽收眼底。也就是说,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和手机端控制的其他产品后,用户的消费习惯,行为特征信息,都将变为大数据,被厂家获取,并用以进一步改善产品和服务。
图1-6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趋势
同样,在2009年后,云计算时代开启,互联网和物联网将紧密相联,各种各样的信息端将出现,比如一粒纽扣,一个鞋底,一个手表,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云计算、云存储。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可以看Web页面的设备端即可,所有的服务都将在云端实现。(www.daowen.com)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都只需要一个传递信息和阅读信息的界面端,即可轻松获得各种各样的服务,这种服务完全是自助式的,我们不再需要花费太多钱去购买一堆有存储器、安装了各种各样软件的设备和服务器,也不再需要软件站点,所有的服务都可以托管、租赁,按照需要的资源数量和使用时间来支付服务费用。
因此,托马斯·沃森曾预言“我认为全球大概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就够了。”
比尔·盖茨曾预言,“640KB内存应该对任何人都够用了。”
2.新生产要素:数据资源
云服务来临后,人、物的互动都将数据化。海量的数据进入云端后,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机构将提供开放式的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并获取用户的数据资源。海量的数据资源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就像A女孩带的智能手环一样,24小时的脉搏和心跳数据,都会进入数据服务中心。
未来的企业经营,将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这些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经营。
3.新分工体系:大规模社会化协同
人、物的互动都将基于云、网、端,数据资源都将通过云计算、云存储、云管理。我们可以想象,当人、物的互动深入到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服务也必将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服务的提供者也将因云、网、端的联系,散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世界联结为一体,大规模社会化协同地完成服务成为必然!
不久后的某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打开手机,就可以进入AYZ的生活场景。我们可以购买邻居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可以开着共享汽车搭载顾客(滴滴、快的专车模式的进一步升级),可以顺便带一件快递去上班(人人快递模式)。
这一天的到来,意味着人人可以给社会提供服务,也意味着人人可以方便地享受别人提供的服务。
这一天的到来,意味着企业将重新被定义,企业的生态环境将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