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起点一般以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在日本合资开办我国在境外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京和股份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将“走出去”战略作为正式的国家战略,最早见于2000年。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国际投资政策是以鼓励吸引外资、限制对外投资为主要特征的。2000年以后,中国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从限制对外投资逐渐向放松对外投资管制和鼓励对外投资转变。依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上的制度与政策变化,可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1年):对外直接投资尝试阶段。在1982年以前,所有对外直接投资项目须经国务院批准,这是由于当时国家外汇储备极为短缺造成的。1983年,原国家外经贸部得到国务院授权,制定了《关于在境外举办非贸易型企业的审批和管理规定(试行稿)》,建立由原外经贸部为审批主体,其他部门和省、市相关部门层层审批上报的管理体制,审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并对国际化经营企业加以管理,对外投资主体主要为国有大型企业。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改革仍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企业缺乏资金和经验,经营规模和自主权都十分有限,真正自发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企业很少,绝大多数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和决策都是政府行为。对外投资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始终未突破10亿美元,对外投资最高年份为1991年,仅为9.1亿美元,并且对外直接投资受到政策的严厉监管与控制。
第二阶段(1992—2001年):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形成阶段。以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为转折点,中共中央吹响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指导思想,政策的放松和鼓励、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1992—199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一波小高潮,连续两年突破40亿美元,但同时也显著地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波动特征。2000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首次将“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额在1992年猛增到40亿美元,2000年又降到9.2亿美元,降回到了1992年以前的水平,而2001年又猛然增长到68.9亿美元。这种“大起大落”快速又不稳定的特征,反映出在当时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内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开始有意识地探索性地实施和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但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此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受偶然和短期利益目标的驱动明显,并非真正起因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需要,大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清晰的投资目标和长远的战略定位。
第三阶段(2002—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加入WTO,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层次,中共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出现迅猛增长,2002年被称为“中国并购元年”,出现了TCL集团并购施耐德,中国网络通信集团收购亚洲环球电讯,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等重大并购事件。2004年商务部下发《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下放境外投资核准权限,对推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境外直接投资采取直接补助和贴息方式予以支持。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6年即突破200美元,2008年进一步突破500亿美元。在此期间,随着TCL、联想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中国能源和矿业企业积极的海外并购活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www.daowen.com)
第四阶段(2009年至今):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战略实施阶段。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急剧萎缩,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分析,2009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了39%。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对外直接投资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为了稳定外需和带动对外直接投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措施,如《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企业境外经营行为规范》等,通过政策指引、精简审批流程、下放权力等方式,从制度上规范了境外经营秩序。同时又编写了《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对投资国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参考。建立了“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商务信息平台和运行监管系统不断完善,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进一步节约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信息成本。另外,国内金融业的发展,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人民币升值以及外汇资金管理的宽松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由于我国积极统筹对外直接投资,又慎重规避风险,实现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势上扬,2009年全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6.5%。而且跨国并购国外资源表现也极为活跃,2009年中石化以72.4亿美元收购了瑞士Addax石油公司的全部股份,中色集团收购澳大利亚TZN公司和赞比亚卢安夏铜矿,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等,中国对外投资进入全新战略实施阶段。《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11.1%和5.9%,流量位列按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3位,占比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存量由2016年的第6位跃升至第2位,占比提升0.7个百分点。[1]
图5-1 2017年中国内地与全球主要国家(地区)流量对比(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