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生产网络简述

全球生产网络简述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新兴与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来说,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是获得发展的机遇与融入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全球生产网络中不同企业占据了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因而主导企业和一般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同一国家和地区多数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决定该国或该地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在当前全球生产网络主要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背景下,新兴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必然面临提升本国企业在全球生

全球生产网络简述

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在学术上有不同的称呼,如国际生产经营网络、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全球分工体系等,因学者们研究侧重不同,对于其定义目前仍有不同的观点。美国社会学学者格里芬(Gereffi)于1999提出“全球商品链”,并把其分为购买商驱动的全球商品链和生产商驱动的全球商品链两类。前者如玩具服装等大型跨国公司构建的全球商品链,后者如以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为特点的全球商品链。Sturgeon(2001)从组织规模、地理分布和生产主体等三个维度对全球价值链进行界定,他认为生产网络是指形成更大的经济单位的一群企业相互之间互动形成的合作与分工关系。国内学者林季红(2006)提出全球生产网络是为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及服务而形成的一系列企业关系,这种关系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如波音787的供应商分布于全球130多个地区,涉及几百万个零部件的生产与供应,又如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产品,但它的半导体德国的,存储卡是日本的,屏幕板、按键板来自韩国等,组装则主要在中国完成。这种分工的细化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为全球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而非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它构成了全球化的重要微观基础。还有的学者从全球生产网络的构成主体上分析,认为全球生产网络就是将领导厂商(Flagship)原有的独资公司、合资公司等与外部的独立供应商、独立承包商、独立分销商及战略伙伴联盟等联系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使领导厂商的生产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尽可能提高效率,从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鉴于理论界对全球生产网络定义较多,综合不同学者的研究,本研究结合我国全球生产网络实践,把全球生产网络界定为依据分工协作原则由跨国公司通过建立海外子公司、分支机构或吸纳当地企业参加而形成的国际性生产网络,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组织网络与架构。中国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经营网络是指由来自中国本土的跨国公司主动投资或借助外包、合作,利用市场机制或非市场机制等方式建立的、本企业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国际性生产销售组织架构。这个网络是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除了中国企业主导的网络以外,还有美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其他“金砖国家”等国家或地区企业主导构建的国际生产经营网络,这些不同的网络一起构成完整的国际分工体系。国际生产经营网络中的厂商通过互补性分工和富有弹性的网络关系联系在一起,主导厂商居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中高端,与辅助厂商形成合作关系。

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全球采购、外包等方式,将制造、低附加值服务等非关键的环节配置在全球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自身则聚焦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如研发、品牌、渠道等,通过技术垄断、品牌控制与销售渠道的控制确保对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控制,确立对全球生产网络的主导和控制权。在涉及高新技术的产业价值链上,如手机、计算机、飞机制造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强调对研发、标准与技术等价值链环节的控制,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则重视营销、品牌与设计等环节的控制。在此过程中,跨国公司按照各国和地区的要素特征,将具有不同要素禀赋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范围进行要素整合,完成对全球价值链的构造,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主导力量。

根据不同企业主体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控制程度,全球生产网络中企业主体大致可分为领导厂商或旗舰和当地供应商两类。对领先企业和标准制定企业来说,需要标准制定、创新引领、协同管理等,如对主要位于发达国家的总装企业和大型供应商而言,超越对手的创新和设计能力以及如何分摊设计和创立品牌的成本是其始终关注的重点。根据组织结构跟随战略原理,主导企业、网络设计者及布局者将产品价值链和组织结构统一于一个框架中是其管理的重点之一。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全球生产网络对相应的管理重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对全球生产网络方面相应的组织行为表现也不一样。如有的企业更多地表现为品牌和融资能力,因此大量外包零部件;有的企业则认为核心竞争力来自制造技术的卓越和能力,这类企业需要更多配套服务外包等。对于新兴与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来说,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是获得发展的机遇与融入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例,全球大型供应商需要不断提高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总装企业对系统或模块的性能及界面的要求,同时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全球网络;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的二级供应商因为主要按照一级供应商的设计进行生产,其核心竞争力来自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以满足质量标准、成本和柔性生产的需要,其发展方向是实现由向单一市场供给产品扩展为向国际市场供给产品;三级供应商由于供给一些基础产品,基本不具备先进的加工技术,具有成本优势的可以胜出,因此这类企业重点工作是加大技术培训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零部件质量性能,否则很难在汽车产业全球生产网络里面生存。(www.daowen.com)

总体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生产体系出现再构,大量中间产品涌现,服务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可独立出来,国际分工随之出现了巨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垂直专业化分工,即全球价值链分工,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或零部件的生产之间的分工,甚至是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这种分工活动中,从而形成了全球生产网络。全球生产网络中不同企业占据了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因而主导企业和一般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同一国家和地区多数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决定该国或该地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这种地位的不平等性决定不同国家或地区、企业参与全球分工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不同的。主导企业是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者,通常位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获取了分工的大部分利益,其他企业因其所处的位置和节点决定利益分配。在当前全球生产网络主要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背景下,新兴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必然面临提升本国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