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援非的成就与优势

中国援非的成就与优势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经济方面从非洲方面讲,中国对非援助提升了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一直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点领域。一方面,中国的援助项目给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政府以有力支持,加强了其执政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中国与非洲开展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涵盖领域广泛,为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从中国自身看,中国对非援助有力配合了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国援非的成就与优势

(一)经济方面

从非洲方面讲,中国对非援助提升了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促进非洲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粮食安全事关非洲发展稳定和脱贫减困。中国一贯重视与非洲开展农业合作,通过援建农业示范中心和农村学校、派遣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合作等方式,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提高农业自主发展能力。2018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支持非洲增强高科技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能力,帮助非洲应对粮食安全挑战以及粮食短缺问题。双方鼓励发展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水平、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利用能力和自然资源管理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水系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气候变化适应力。[8]第二,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体化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非洲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一直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点领域。坦赞铁路是中国早期支持非洲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多年来,中国持续开展技术合作,为铁路运营管理提供帮助。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所发表的《北京行动计划》中,中国和非洲各国愿根据非洲跨国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兼顾国家发展实际需求和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基础上,探讨并推进非洲大陆、地区和次区域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合作。中国决定和非盟启动编制《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规划》,支持中国企业以投建营一体化等模式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跨境水资源等合作,同非方共同实施一批互联互通重点项目。第三,推动中非医疗卫生合作。中国长期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截至2018年8月,自1968年北京市派出第一批36人医疗队至今,50年来已累计向非洲4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51批援外医疗队,人员1.6万人次,其中有11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受援国。[9]此外,中国援建了近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并提供8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物资和抗疟药品,为非洲国家培训医护人员超过3000名。[10]

从中国自身看,中国对非援助推动了中国开放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带动了中国在非洲的资源开发。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资源能源的消耗增多,资源缺口越来越大。非洲拥有12亿多人口,总面积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率为21%,草原占27%,水利资源蕴藏量占世界的40%。非洲享有“自然资源库”之美称。据国际矿业协会统计,非洲铂、铬、锰、铱等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0%以上,钻石占60%,黄金、磷酸、钴等占50%以上,铀、钽、石墨等占30%以上,铜占世界总储量的20%。[11]利用援助资金中国逐渐进入非洲受援国的能源领域,由此形成了“安哥拉模式”。第二,扩大了中国对非投资。就外资吸收能力来说,非洲大陆的潜力很大。据美国商务部调查,非洲是当今世界上投资回报最丰厚的地区。世界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4%,亚洲为16%,而非洲高达36%。[12]在中国对非援助优惠贷款的带动下,中非基金等优惠性质的商业基金纷纷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第三,对非援助带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大经贸”战略贯彻实施,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提供优惠贷款推动有实力、守信誉的企业“走出去”与受援国政府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经营。正如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在访问西非时所指出的,“改革(对外援助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援助、互利合作和发展贸易相结合,政治和经济相结合,政府行为和企业的参与相结合,中央和地方并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13]对外援助实施中,特别是在项目和工程援助中,中国承建公司使用的材质质量优良、定价合理,而且能定期交工,这为中国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影响力,从而有利于扩大在受援国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1995年,中国在非洲承包、劳务合作营业总额达79310万美元,新签合同额72028万美元。[14]而2014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达5297475万美元,新签合同额7548656万美元。[15]

(二)政治方面(www.daowen.com)

从非洲方面讲,中国对非援助支持了非洲国家的独立自强。一方面,中国的援助项目给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政府以有力支持,加强了其执政的合法性。1964—1970年,有10个非洲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中国积极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冲破美苏封锁,壮大世界反帝力量。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是稳定坦桑尼亚、赞比亚前线政治经济秩序的运输大动脉,对坦赞两国人民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政治独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与非洲开展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涵盖领域广泛,为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以来,中国在非洲国家陆续援建了150所中小学校,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增至每年5500名,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才总计4.7万名。2012年,中国宣布实施“非洲人才计划”,在今后三年内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18000个;[16]为非洲国家援建更多职业技术培训设施,以提高青年职业技能,促进就业,推动非洲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优势。

从中国自身看,中国对非援助有力配合了中国的外交战略。第一,帮助中国打破了外交孤立。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中国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底有50个国家同中国建交,比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23个国家增加了一倍多。在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除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在这些国家中,除了锡兰(今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和古巴外,又都是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1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议案,提案的23个国家中,除南斯拉夫没有直接接受中国的援助外,另外22个国家都是中国的受援国,[18]而在投赞成票的76个国家中,有58个是第三世界国家。第二,有力配合了中国的对外战略。1990年以后,我国依靠对外援助长期积累的政治优势,连续11次挫败西方反华人权提案,粉碎了某些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名干涉我国内政的企图。在加入世贸组织(WTO)的谈判中,我国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于2001年加入WTO,保障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顺应国际发展潮流,致力于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联合国大会、中非合作论坛等重要场合多次推出一系列重大对外援助举措,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赞扬,为构建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