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0多个国家及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国内民众对中国援外的质疑也越来越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内贫困人口近1亿,为什么每年还要投入近300亿元人民币资金援助其他国家?为什么每年还要投入150亿元人民币去支援遥远的非洲?只有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消除普通民众对于中国援外的困惑,获得民众的支持,才能夯实中国对外援助的根基。
(一)对外援助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紧密配合国家对外战略需要,使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遏制台湾“弹性外交”、反对“藏独”和“疆独”等事关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在挫败西方反华人权提案及联合国改革等重大外交斗争中,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申奥、申博等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广大受援国的宝贵支持。对外援助在营造和平稳定外部环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了中国在国际斗争与合作中的主动地位,有力维护了国家核心利益。近年来,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发展议程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主要大国纷纷加大对外援助力度,一些新兴大国也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战略竞争和遏制矛头直指中国。同时,一部分受援国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新生代政治精英对华政策实用主义倾向增强,对中国援助期望值和各种要求不断攀升。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也面临新调整,利益竞争与分歧摩擦有所增多。今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中国外交的战略依托,是中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中国对外援助必须顶住外部挑战,进一步加大投入,坚持发展模式自信,不断自我创新完善,以掌握经济外交主动权,表明中国珍视与发展中国家保持传统友谊的坚定立场,澄清一部分受援国的误解和质疑,巩固中国对外关系的传统阵地,从而确保中国对外关系大局的稳定。
(二)对外援助是中国应该履行的大国责任
中国致力于加强南南合作,积极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中国对外援助建设了一大批工农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并提供了大量适用技术,有力增强了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中国援建的学校、医院、饮水设施等民生工程,丰富和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通过开展援外培训,中国为受援国积累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中国对外援助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减贫脱困、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当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即使发达国家短时间内也难以应对,迫切需要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例如,针对非洲埃博拉肆虐、“非洲之角”饥荒等重大灾害,中国均及时开展紧急救援行动,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关怀,充分展示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www.daowen.com)
(三)对外援助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益途径
中国政府开展对外援助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受援国的发展需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对外援助的战略投入,带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缓解自身重要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提升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程度,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中国政府鼓励企业通过承担援外项目走出国门,并进一步开展有利于当地发展的投资、贸易、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商业活动。对外援助带动双边经贸合作,会更好地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与其加强互利合作,是中国拓宽能源资源供给渠道,缓解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矛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摆脱对传统市场过度依赖的关键所在。
因此,无论从配合对外战略角度,还是从应尽的大国义务角度来看,中国都有必要开展对外援助。同时,对外援助也促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府间、企业间和民间的合作交往,为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