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沟通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受众。
营销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认真思考目标客户群,找到沟通的对象,解决对谁说的问题。
通过细分市场,找出目标客户,对目标受众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到能够影响目标受众的重要因素和有效的传播方式、渠道、载体以及传播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要解决应该说什么、怎么说、在哪里说的问题。
关于目标受众的选择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二是对产品使用者的选择、购买有直接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的人、企业或其他因素。
营销者必须识别出购买决策者和影响因素[4]
客户参与购买决策过程的人员,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一般都会有六种角色。
发起者:提出采购需求的人。
使用者:具体使用要购买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人员。这类人员的意见即便不是决定性的,但也举足轻重。
影响者:企业内外部直接或间接影响购买决策的人员,他们通常协助决策者决定购买产品的品种、规格等。一般来说,技术人员、专家、顾问是最重要的影响者。
采购者:有组织采购工作的正式职权的人,负责甄选供应商,与供应商谈判。是采购的具体执行者。
决定者:有批准购买产品权力的人。在普通的例行采购中,采购者往往就是决定者,在负责的采购中,企业领导通常是决定者。
守门者:有权阻止营销人员与其采购中心各类成员接触的人,比如前台、保安等都是守门者,虽然不是大人物,但也不能不重视。
并不是说每一次采购这六类人都会参与,参与成员会随着采购产品的不同和采购的复杂性而有所不同。营销者要准确地识别出购买决策者,更要判断其购买的决策机制,才能有效地推动品牌提升和销量快速增长。
比如一个家庭要购买一台学习机,发起者可能是孩子,他认为学习机有助于查找信息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影响者可能是爷爷,他表示赞成;决定者可能是母亲,她认为孩子确实需要,家庭也有购买能力,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购买;采购者可能是父亲,他到商店去选购、付款;使用者主要是孩子。
每个角色考虑问题的维度是不同的。比如某绿色蔬菜公司向各宾馆推销新鲜蔬菜,该公司必须首先识别出各宾馆参与购买活动的人员构成,这些人员可能包括宾馆采购部经理、餐厅主厨、饮食部的经理,其中每个人员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采购部经理考虑得更多的是成本,主厨考虑配料时的难易,而饮食部的经理则可能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偏好和口味。
企业准确地辨认客户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有助于将营销活动有效地指向目标客户,制定正确的促销策略。如美国雪佛兰汽车公司发现家庭小轿车购买的决策权在丈夫,便在所有小轿车的广告中体现丈夫的作用,并同时注意妻子、孩子和其他可能影响购买活动的人。另外,在设计小轿车时,雪佛兰还考虑了购买决策参与者的需要。
消费者典型的购买决策会经历五个阶段[5]
第一阶段:问题认知。引发购买的动机,是购买过程的开始。让消费者知道该产品,并帮助其认知自身需求,同时更要主动去激发和引导需求。
第二阶段:信息搜索。当消费者意识到需求时,就会主动获取信息,深入了解产品。
第三阶段:方案评估。消费者了解信息后,就进行分析、对比,选出自己最为满意的方案。(www.daowen.com)
第四阶段:购买决策。评估完方案之后,不一定会进行购买,营销人员要想办法促进成交,一是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便于消费者比较优缺点;二是提供各种销售服务,为购买提供方便。
第五阶段:购后行为。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使用,通过亲朋好友的评价进行检验和反省,然后感受产品的效用是否明显,逐步形成购买后的体会和评价。
购买决策的五个阶段显示,消费者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层层决策。而且随着购买决策五个阶段的推进,消费者所需要的信息是越来越深入的,所以,在营销实战中,通常我们会锁定目标消费群,但是往往忽略了目标消费群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理解度,或者说忽略了判断目标消费群所处的决策阶段。而要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企业就需要考虑所制定的广告内容的深度以及选择适当的沟通渠道、沟通方式。
图2-16 消费者购买决策五阶段
消费者购买决策追求的是价值最大化。
购买者将从他们认知的能提供最高客户让渡价值[6]的公司购买产品,关于客户让渡价值,可以简单理解为下面这个公式:
整体客户利益-整体客户成本=客户让渡价值
客户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价格、时间、精神和体力等降到最低,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要注意的是,所谓客户让渡价值的最大化并不是理性的数值,而是客户自身主观意识认为的最大化数值,是感性因素。
要赢得更多客户,就要提供适当的让渡价值。但是让渡价值越大,利润就会越少,所以,企业要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减少客户购买商品的时间、体力和精神消耗,降低货币、非货币成本,全面提升让渡价值,赢得客户。
我们不妨通过一个客户购买模型来更好地说明这一理论。
假定一家公司(A公司)为了工作需要计划购买一套办公设备,目前它有两家可以选择的设备提供商:B公司和C公司。
在同两家供应商几次洽谈之后,A公司对B、C两家公司的大体印象是:
(一)B、C两家公司的销售人员都十分详尽地介绍了他们的产品,相比较而言,B公司职员给人感觉更加专业、知识更丰富一些,而且耐心、诚恳度、责任心等方面也表现得更好。
(二)在设备的性能可靠性、耐用性等方面,B公司的产品与C公司的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在服务的提供上(送货服务、技术培训、维修保养、保证期限等)B公司所做的承诺也比C公司略占优势。
在A公司看来,B公司提供了比较好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很显然,从整体客户价值这方面来说,B公司优于C公司。
但这并不意味着A公司就一定会选择B公司而放弃C公司,因为A公司还要评估整体客户成本。首先要评估购买两家公司产品分别所要付出的货币成本(Monetary cost)。此外,购买和使用产品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Time cost)、体力成本(Energy cost)和精力成本(Psychic cost)也在A公司的评估范围内,而最终A公司选择哪家公司的设备,则取决于整体客户价值和整体客户成本的差额。很显然,如果A公司认为B公司的整体客户成本太高,尽管B公司的整体客户价值高于C公司,A公司还是有可能选择购买后者的办公设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