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其中参数模型可以分为生产函数法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生产函数法在早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应用较广,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生产函数的选择(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但是该方法的缺陷是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易纲等,2003;郭庆旺和贾俊雪,2005),因为决策单元短期内规模报酬不变是合理的,但是在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下,决策单元无法实现长期的最优生产规模。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是参数法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允许无效率的存在,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国内使用这种方法的学者较多(王争等,2008)。
非参数模型主要是指“指数法”,指数法的优点在于容易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为Tornqvist指数[1]、Fisher指数和Malmquist指数等,国内学者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颜鹏飞和王兵,2004;陶长琪和齐亚伟,2010)。其中,Malmquist指数法属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一种,该方法不需要对生产函数结构做先验假定、不需要对参数进行估计、允许无效率行为存在、能对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动进行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此方法(Färe等,1998)。Malmquist指数法具有以下优点:①不依赖企业价值变化等难以获取的数据;②适合对多个决策单元跨期数据的处理;③可以分解为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可以继续进行分解,通过分解指标的变化深度挖掘影响效率变动的原因;④可以简明的进行问题说明,直接指明与最佳企业相比,被评价企业在哪些投入产出项目上有差距,从而找出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径。Malmquist指数能实现对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的动态测度,本章将使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来测算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使用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使用的动态情况,进一步分解出中国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使用的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变动情况,掌握其动态特征与差异。(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