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分析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

分析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是基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状况、政策法规和区域因素等外部环境下实现的。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国内经济形势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持有水平、融资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总而言之,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巨大,是企业不可规避的系统因素,限于篇幅,本书只简要定性分析,后面进一步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经济环境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向。

分析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

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是基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状况、政策法规和区域因素等外部环境下实现的。

(一)经济环境

随着近些年,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中国企业面临着国内经济环境和国外经济态势的共同影响,掌握国内外经济动向,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系统风险,进而能在经济环境恶化时,有效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以保持效率;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扩大规模,提高效率。

时至今日,距离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已有5年时间,但国际经济环境并没有完全走出阴霾,正经受着后危机时期的考验。从表3-6可以看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着全球经济环境,数据显示,2004—2007年全球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2008年增速放缓,2009年呈负增长,2010—2013年增速逐年放缓。相比较而言,先进经济体和其他先进经济体的经济增幅较小且较为稳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较快。其中,2004—2007年中国的经济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印度也接近1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先进经济体和其他先进经济体出现了经济负增长现象,直至2010年其经济状况才有所回温,但增速明显放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于2008年也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其中,中国的经济增速由14.2%降至9.6%,印度的由9.8%降至3.9%。随着,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2010年中国GDP达到10.4%,但2011—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表3-6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3]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

2008年以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从适度通货膨胀的全球经济高速增长走向了全面动荡,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货币资金使用效率,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和经营区域的扩大,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面临一定的挑战,尤其是随着中国上市公司逐步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时,国外经济形势将影响企业的海外业务,同时间接影响国内机构的经营状况。在国际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前提下,全球经济增速稳定,跨国企业无须经受经济风险的冲击,则企业的经营环境稳定,资金运作效率较高;但是在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各项海外业务,对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应对措施提出挑战,如果企业的海外业务风险没有得到抑制,融资难度和偿债压力将会增大,企业可能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面临经营困境。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也会对国内经济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货币资金的效率。良好的全球经济形势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能促进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恶劣的全球经济状况将冲击国内经济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体出现持续低迷的时候,强迫人民币升值,这不但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还会影响本土企业所面临的资本环境和融资环境。

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国内经济形势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持有水平、融资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企业经营规模呈扩张趋势,本书第五章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测度了中国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2004—2007年中国上市企业Malmquist指数的均值均大于1,说明整体而言,中国上市货币资金使用整体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说明经济发展环境好,企业盈利,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2007—2008年,中国上市企业Malmquist指数的均值小于1,说明经济危机直接影响了国内经济环境,导致经济整体下行,企业销售受阻,利润下滑,降低了企业的货币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

总而言之,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巨大,是企业不可规避的系统因素,限于篇幅,本书只简要定性分析,后面进一步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经济环境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向。

(二)政策法规(www.daowen.com)

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影响了该体系内所有企业的运转效率。政策和法规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法律法规包含了司法部门为维持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支撑体系。政策条文包含了政府所采用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可能会影响到所有公司货币资金使用效率,也可能只影响到部分公司的货币资金使用效率。政府的职能在于建立法律体系和维护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并监管市场主体行为,正向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实现市场化经济的目的。货币政策则是政府或者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或者调控利率等政策,以达到影响经济活动而采取的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对企业的货币存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策略和货币资金资金使用效率。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提高货币供应量来刺激总需求。从短期来看,信贷放宽会减少企业的借贷难度,而且商业银行借贷利率下降也会刺激企业外部融资,促进企业的投融资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利润;但长期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使资产的名义价格背离其实际价值,导致企业生产材料和生产成本上涨,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造成负向的抑制情况。消极的货币政策则是通过减少资本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以期降低市场的总需求。当实施消极的货币政策时,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增加,信贷利率较高。由于信贷总量的控制以及市场利率的高位运行,偿债能力较差企业可能出现偿债危机和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而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消极的货币政策还对企业的项目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影响企业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影响程度是有限的,因为确保整个社会经济体的稳定发展,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基本前提。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而制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方针,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按照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功能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型和紧缩型两种。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国家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紧缩型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扩张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少财政收入和增加财政支出实施。从短期来看,通过税制改革减少政府税收,降低了企业税务成本负担,从而提高了企业利润收入,有利于企业的资金调配,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如果政府通过增加预算、增发国债、扩大政策性投资和刺激消费等手段来扩大支出,表明政府鼓励投资和贷款,有利于企业拓展相关业务,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但是,从长期来看,扩张型财政政策对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并不确定。如果经济得以复苏,企业会在整体繁荣经济环境中得获益,反之,长期贷款企业、行业面临生存压力,影响还贷,可能导致企业投资资金受损,甚至破产倒闭。此外,增发国债扩大了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国债持有数量,这些国债的期限多为中长期,其收益与同量资金投资于市场上所带来的收益相比具有不确定性,如果经济向好,那么企业的效率就会受到正面影响,如果经济恶化,还可能导致政府信用危机。紧缩型财政政策通过政府增加税收和缩减开支来实现。从短期来看,如果政府通过提高相关税率、增加税收种类等手段增加企业税收,加重企业税务成本负担,降低了企业利润收入,限制了企业的资金运用,不利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如果政府通过缩减政府采购、降低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实现缩减开支,限制投资和贷款,减少商业银行贷款量,企业外源融资的难度增加,负向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长期来看,紧缩型财政政策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也不确定。紧缩型财政政策可以缩减通货膨胀,降低经济运行风险,企业也会在平稳的经济环境中稳步发展,避免过高风险。但如果紧缩型财政政策引起通货紧缩,企业的经营活动将陷入困境。此时,市场投资热点较少,企业投资意愿不高,同时,因企业投资回报率不高,商业银行为了自身财务安全也不想冒风险贷款,这将导致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的“囚徒困境”,社会资源配置失衡,影响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个体,市场的繁荣程度是由市场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的,而企业的经营状况又影响着社会资本的运行效率。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提供支持,并能正向引导企业效率的提高。企业是当代经济体系的构成元素,政策法规不但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也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

(三)区域因素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指出由于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即自然资源[4]和社会资源[5]的差异,导致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关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马建堂等(1991)认为区域发展战略影响着中国东中西部差异化发展,郭兆淮(1999)认为中国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模式加大了东西部的发展差异。刘慧(2008)指出区域发展政策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直接而快速的影响,但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往往有一个短暂的滞后效应。魏后凯(2002)则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导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和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万金金(2006)通过对FDI的面板数据分析,也认为国内投资的区域差异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加剧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李政和钟永红(2006)指出中国政府的资本投入对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忽略。苗俊哲和姜炎鹏(2008)指出区位因素、经济发展基础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异以及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也有些学者从地区自身的因素去分析,如Young(2000)认为地区性保护政策是地区差距扩大的关键,地区性的市场保护会使本地企业的资源配置状况偏离本地的比较优势,赵伟(2001)认为地区间开放程度的不同是差距扩大的原因。管卫华等(2006)认为在短期的小尺度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受从业人员和投资水平的区域差异影响;在中长尺度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受从业人员和投资水平的区域差异影响而现超出前性。景永静(2009)则指出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体来说,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除了客观上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存在差异外,主观上的倾斜是多方面的,包括重工业化优先的赶超战略、对外开放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等。区域差异作用的结果是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不同,而人口素质、思想观念和人口的流动,对区域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区域因素对企业的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第七章Malmquist指数的省域货币资金变化趋势显示,北京、山东、上海、广东、浙江、江苏6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较为稳定,并有略微的提升,说明优越的地理区位有利于新的投资项目的出现、发展和扩张,有利于企业经营规模的拓展和效率的改善。第七章DEA-CRS模型测度的省域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的标杆企业分布特征显示,861家上市公司中,标杆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及部分沿海城市,说明优越的地理区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市场发育程度

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仅包括国家的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和区域因素,还包括市场发育程度。市场发育程度除了制度性因素外,还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传统、风俗、文化的影响,它是一个地区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发育的总和。要素市场的发育决定着产品的生产数量、质量及成本,商品市场则反映了商品的需求,决定了商品的流通,进而会影响到产业结构。要素市场的发育也会对企业的货币资金使用效率产生影响。总体来说,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市场就越有效率,公司融资成本越低,公司持有现金的使用效率越高。

对于要素市场而言,劳动力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高,将会为公司提供更多熟练工人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前者能够促进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后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这些都会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公司融资越容易,融资的成本就越低,公司需要留存的现金就越少,营运资本的效率也就越高,从效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技术和土地市场也会间接地作用于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先进的技术会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附加值,单位产品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都会降低,使产品更具竞争力,获得更多效益;土地资源作为非再生资源,在一些公司的各生产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过高或过低的土地价格都会影响到公司使用土地的效率,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也是土地使用效率的保障;商品市场的发育为公司提高了更多投资机会,公司可以将现金投资于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从而使现金发挥更高的效用。因此,这些市场的发育程度越高,公司的现金投入产出效率越高,即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越高。

此外,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体现在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程度,逐渐提高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具有竞争性和稳定性的市场体系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率的提高。但是,如果竞争过度,行业竞争者数量增多,供应过剩,将会使企业承担较大的风险,导致整个市场体系脆弱性增强,降低整体效率。因此,企业的行业发展程度也是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高低的影响因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