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有多少个经济环节就有多少个效率的定义,如生产效率、交换效率、分配效率、消费效率、技术效率、市场效率、静态效率、动态效率等。国内外关于效率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效益、效果、效应的概念,但都没有对“效率”进行完整而全面的定义。目前,西方经济学中最广泛使用的效率的定义是帕累托(1906)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的“帕累托有效”,即“帕累托最优”——“对于某种资源的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能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的初始时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地更好,那么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萨缪尔森(1948)认为有效率的经济位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即可以有效运用经济资源且不存在浪费。樊纲(1995)则认为经济效率是指社会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进行生产所提供的效用满足的程度,即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指出效率不能单纯地定义为产品的生产数量这一简单物量概念,应该是一个社会福利或者效用概念。
事实上,效率应该表现为一种状态,即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的状态。效率代表投入各种资源进行配置的有效程度,高效率意味着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运行,即当经济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就不能增加另一种物品的生产。从研究对象上来看,效率可以分为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两大类:宏观效率即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效率”是指各种资源是否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得到有效的合理配置,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和人们的各种需求,这种效率主要是通过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安排来实现的,因此也叫经济制度效率。当效率概念具体用于某个企业时,“有效率” 是指企业在投入一定生产资源的条件下是否使产出最大,或者在生产一定产出量时企业是否实现了成本最小。这种效率主要通过生产单位内部的管理和技术来实现,即我们常讲的“微观效率”。前者指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后者是指具体到某一特定层面的效率,如企业效率、能源效率、治污效率等。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属于对微观效率的探讨,旨在通过对企业微观效率的测度,透析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从微观角度透析宏观效率的现状及趋势和影响因素。
(二)效率理论发展回顾
关于效率测量始于Farrell(1957),他在Debreu(1951)和Koopmans(1951)衡量多个投入的公司效率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公司效率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技术效率,反映公司在给定的投入集合中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另一个是配置效率,体现了公司合理划分投入成分,并合理安排对应价格和生产技术的能力。这两个部分结合能够测量企业总体经济的效率。接下来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效率测量方法:
1.Farrell的效率理论
Farrell(1957)定义的边界生产函数是当代生产前沿面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提出了可以测度具有多投入特点的企业效率模型,将公司效率分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图2-1描述了一个在固定规模收益假设下的双投入(x1和x2)生产单产出(q)的Farrell效率及其分解:
图2-1 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综合效率
其中,x1和x2为企业的投入,y为产出。曲线SS'表示生产效率为1的企业的单位等产量线,所有全效率公司都在该生产前沿面上。
图中x1和x2为两种投入,y为产出。曲线SS'表示生产1单位y的生产前沿面,即该曲线上所有生产组合的技术效率均为1。直线AA'表示的是等成本曲线,它意味着该直线上的生产组合所耗费的成本是一样的。
假设某一企业在点P进行生产,产量为1单位,显然P点的生产是非有效的,因为同样的产出水平能通过缩减投入(即退回到Q点,Q点是射线OP与生产前沿面的交点)生产出来。则(www.daowen.com)
已经投入价格比的情况下,企业在P点的配置效率为
则Farrell定义的综合效率为,可以看出OE=TE×AE
2.Banker、Charnes和Cooper的效率理论
现实生产过程中,很难达到规模收益不变的状况,大部分企业都是先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然后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其收益又开始随着规模增加而减少。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放松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将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图2-2描述了基于投入导向的,单投入单产出企业技术效率及其分解。
图2-2 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OCRS(CRS)是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前沿面,BRSD(VRS)是规模收益可变的生产前沿面。假设企业在点P处组织生产活动,则在规模收益可变的情况下,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为规模收益可变生产前沿面与规模收益不变生产前沿面的距离,。
3.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规模经济:在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由于劳动分工、合作与团队效应、技术改进、技能和管理方面的改进带来的成本优势导致产业内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Joaquim Silvestre(1987)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将规模经济定义为:考虑在既定的(不变的)技术条件下,生产1单位单一的或符合产品的成本,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递增),那么就可以说这里有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Panzar和Willing(1981)将范围经济定义为:如果一家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支出小于多个厂商分别生产的支出,这种现象为范围经济。至今关于范围经济的测度还存在很多问题,远不如规模经济及其他效率理论那么成熟。
4.前沿效率理论
前沿效率是一种相对效率,样本中最佳机构或其组合构成效率前沿面。Frei、Harker和Hunter(2000)直接将前沿效率定义为X-效率。针对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的由非技术原因导致企业经营失效问题,Leibenstein(1966)提出X-低效率,他认为与传统情况不同的低效率并不是由企业配置效率低等原因造成的,而是受到企业管理行为、员工工作态度及市场竞争状况等未知原因影响。由于原因不明,Leibenstein将一直被经济理论所忽视的存在着一种类型的低效率成为“X-效率”。从定义可以看出,X-效率可以细分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反映了给定投入情况下企业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配置效率反映了给定投入价格企业以适当比例使用各种投入的能力。
Berger和Mester(1997),Maudos和Pastor(2003)等将前沿效率定义为成本效率、标准盈利效率和替代盈利效率。成本效率是从成本的角度来测度效率,它是指在给定条件下产出一定时,企业的实际成本与最佳企业的成本比,即企业的实际成本与理论最小成本的比值。标准盈利效率反映了在产出给定的情况下,企业成本接近最佳企业成本的程度。替代盈利效率理论认为在投入和产出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企业接近它可能实现的最大可能利润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