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间关系的相关维度优化方案

企业间关系的相关维度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Young认为关系质量对于双方信息和资源交换至关重要,对合作绩效的优劣有着直接影响。我们拟从关系强度、关系持久性和关系对称性三个角度,挖掘模块化组织中企业间关系度量的关键维度。①关系强度Young认为关系强度是指合作伙伴之间关系契约的强度。Young对于关系强度的阐释较好地反映了模块化组织中企业间关系的特殊性和本质,因此我们将关系强度纳入模块化组织企业间关系的研究维度。

企业间关系的相关维度优化方案

企业间关系是指出现在两个或多个企业组织之间的相对持久的资源交易、资源流动和资源联结(Oliver, 1990)。从企业间关系的实践来看,不同行业、不同关系内容下的企业间关系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动态性(郝斌,任浩,2009),所以目前学术界对企业间关系的测度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Barringer和Harrison(2000)根据企业间关系联结的紧密程度,把企业间关系分为紧耦合型和松耦合型两类。Golicic(2003)认为对于企业间关系变量可以从关系类型(Type)和关系量级(Magnitude)两个维度来分析,其中关系量级是指有关企业间关系强度和亲密程度的概念。Williams (2005)提出可以从五个维度分析企业间关系,分别是:规制方式、权力依赖、关系复杂性、关系重要性和关系变革。还有学者从关系质量的角度来探讨企业间关系的测量。Young(2000)将关系质量的概念引入企业间关系的研究中,以关系强度(Strength)、关系持久性(Duration)、关系频率(Frequency)、关系多样性(Diversity)、关系灵活性(Facilitation)和关系对称性(Symmetry)等六个维度来衡量企业间合作关系。Young认为关系质量对于双方信息和资源交换至关重要,对合作绩效的优劣有着直接影响。武志伟等(2007)在Young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间关系质量测度,实证得出我国企业间关系质量可以从关系强度、关系持久性和关系对称性三个角度进行测度,关系多样性、关系频率和关系灵活性三个指标对关系质量的解释力不明显,压缩了Young的六维度测度标准。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思考在模块化组织背景下,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测度。我们拟从关系强度、关系持久性和关系对称性三个角度,挖掘模块化组织中企业间关系度量的关键维度。

①关系强度

Young认为关系强度是指合作伙伴之间关系契约的强度。这不同于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嵌入性关系强度的观点。格兰诺维特(1973)指出,根据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关系时间、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互惠程度四个维度上的高低程度不同,关系可以被区分为强关系(Strong Ties)与弱关系(Weak Ties)。格兰诺维特从社会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因此他将嵌入在社会中的主体之间的情感维度和亲密程度纳入研究范畴

而Young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关系契约上,他将关系契约分为结构性的和社会性的两个部分。关系契约的结构部分是指在与关系相关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方面投资的专用性程度;关系契约的社会部分主要是指在专用性投资过程中围绕这些资产发生的合作活动,如合作企业主体之间的关系互动。而在模块化组织中,模块集成商是通过集成专用模块和通用模块完成对组织的建构,区分两类模块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拥有专用性资产、特殊技能和知识。模块集成商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选择模块供应商,而与模块供应商之间建立的强弱关系取决于模块所掌握资源的专用性程度。Young对于关系强度的阐释较好地反映了模块化组织中企业间关系的特殊性和本质,因此我们将关系强度纳入模块化组织企业间关系的研究维度。

②关系持久性

关系持久性是指合作双方合作关系可察觉的时间维度,包括合作关系已持续的时间和合作双方对将来合作的预期两个维度(Heide & John, 1990)Schonberger和Ansari (1984)认为合作关系绩效越好,双方越倾向于持续较长时间的合作关系,关系的持久性就越好。当然在模块化组织中,企业选择模块供应商时,会综合考虑双方的合作基础(如合作时间的长短)来进行选择,但这并不作为主要因素。由于界面标准统一,所以组织享有更多的模块选择权,可以较为便利地获得可替代的模块。当发现原有模块存在问题时,企业会及时更替之前的模块供应商,选择更优质的模块供应商。相反,合作持久性越强,往往会使组织间陷入关系锁定,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因此,在模块化组织中,关系的持久性因素并不是影响企业间关系的关键因素。(www.daowen.com)

③关系对称性

关系对称性是指合作双方的合作契约或合作机制是否具有平等性,即合作双方在沟通和使用对方资源等方面是否享有公平的待遇(Young, 2000)。模块化组织中结点模块实力地位并不相同,组织按照结点模块之间的实力地位和影响力可以分为两种模式,核心企业协调下的网络组织模式和分散型(无明显核心企业)的网络组织模式(周鹏,2004)。因此不能保证网络内的每个结点模块都能平等地享受网络组织中的资源、信息、知识和价值。

模块化组织中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在关系互动中创造价值、实现目标,关系价值的存在导致了模块间关系依赖性的产生(Lavie, 2007)。 Emerson(1962)认为企业间关系依赖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描述:一是联合依赖性(Joint Dependence),二是依赖非对称性(Dependent Asymmetry)。前者是指关系主体双方对于对方的依赖性的加和;后者是指双方对对方依赖程度的差值。

高度的联合依赖性会产生关系成员企业间态度与结构的趋同性(DiMaggio & Powell, 1983),会在企业间产生更高的协同效应。而作为差向量的依赖非对称性反映了特定企业间关系安排中的主控性权力结构与权力差异程度(Gulati & Sytch, 2008)。通常,作为控制性权力的一方,拥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可以在关系安排中制定倾向于自身利益的机制安排(Bacharach & Lawler,1984),如此将导致企业间关系不对称,双方价值诉求不统一,限制了组织的价值创造。

因此,如果企业间关系保持良好的对称性将有利于合作双方的沟通和资源的共享,减少组织冲突的发生,而且这也是保证企业间关系得以维系和发展的重要因素(Macneil, 1980)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最终选取关系强度和关系对称性作为模块化组织中企业间关系的测量维度。其中关系强度突出了模块投入资本的专用性程度,以此反映企业间关系的强弱;关系对称性代表模块权力地位的不同产生双方获取资源和利益的不对称,这会最终影响企业间关系的整体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