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路径
重点是“改、培、保、控”四字要领。“改”为改良土壤。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治理水土侵蚀,改良酸化、盐渍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进耕作方式。“培”为培肥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粮豆轮作套作、固氮肥田、种植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保”为保水保肥。通过耕作层深松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推广保护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控”为控污修复。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
(二)区域重点
根据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和耕地质量现状,突出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划分东北黑土区、华北及黄淮平原潮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区、南方丘陵岗地红黄壤区、西北灌溉及黄土型旱作农业区等5大区域,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针对耕地质量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质量建设。(www.daowen.com)
西北灌溉及黄土型旱作农业区。包括晋、陕、甘、宁、青、新、藏等7省(区)的大部分,主要土壤类型是黄绵土、灌耕土、灌淤土、潮土、风沙土及草甸土。该区以一年一熟或套作两熟为主,是我国小麦、玉米、薯类、棉花、小杂粮和优质水果的重要产区。
该区耕地质量主要问题是耕地贫瘠,土壤盐渍化、沙化和地膜残留污染严重,地力退化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干旱缺水。主要治理措施是:在灌溉农区实施灌水压盐、滴灌节水、秸秆培肥、残膜回收,完善排水系统,春秋灌溉排盐治理盐渍化,推广膜下滴灌等技术,开展秸秆堆沤和机械粉碎还田,改薄膜为厚膜、实现基本回收;在黄土型旱作区实施坡耕地梯田化,修建集雨蓄水窖,种植等高草带,推广玉米秸秆整秆覆盖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