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理论方面,傅家骥于1986年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国内对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研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对于研发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武博于2002年定性分析了我国企业的研发与国际竞争力关系。2003年周叔莲等实证表明我国政府研发资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的出口能力有显著影响。王国顺等于2005年发现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发产出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大于研发投入。
(2)全要素生产率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www.daowen.com)
史清琪于1985年首先开展了科技进步的研究。李京文等于1993与1996年研究发现,1953年—1995年我国经济增长中有85.98%靠要素投入(其中资本投入贡献更是高达68.52%)。2002年舒元、夏杰长等研究得出“1952—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引擎并不是技术进步”的观点。2005年姚战琪等通过对中国不同时期的各种要素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估计得出“改革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的增加来推动(其中投资增长最为重要)”的结论。何枫于2004年对我国各地区技术效率变迁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全国技术效率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很大。岳书敬等于2005年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省际技术效率差距在扩大。
(3)区域科技创新
官建成等于2003年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框架、测度指标体系以及研究内容。甄峰等于2000年建立了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以及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在内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目前,权威性较高和影响力较广的是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自2001年起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该报告建立了包括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以及创新绩效在内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