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计量存货发出成本?

如何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计量存货发出成本?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发出存货时,按发出数量乘以实际单价计算。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可以随时反映存货账面结存数量及金额,可以随时计算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从而有利于加强存货的资金管理,计算的存货发出和结存成本较准确;缺点是核算工作量过大。

如何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计量存货发出成本?

(一)存货的实物流转及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

存货的流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的购入、领用、销售所形成的流转过程,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个方面。

企业的存货因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进行而不断地处于流入和流出的过程中。从理论上讲,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应保持一致,即实物收入和发出时,其账面成本也相应地增加和转出。但在实际工作中,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很难保持一致。

由于企业的各种存货是分次购入或多次生产完成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存货各次采购成本或生产成本也往往不同,因此,发出存货的成本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确定。在确定存货发出的方法中,实物的流转与成本的流转可能保持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即存在着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分离的情况,出现了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二)发出存货的常用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也称为分批认定法,是指用每一批存货购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该批存货发出时的单位成本,期末结存的存货成本按购入时的单位成本确定。在这种方法下,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保持一致。

采用个别计价法进行存货的明细核算,要求保管部门对每批购进的商品分别存放,并为各批存货分别标明进货批次和进价,在存货发出时,应在发货单中填明其进货的批次和单价,以便据以计算该批存货发出的成本,登记库存存货明细账。在发出存货时,按发出数量乘以实际单价计算。如果发出的存货包括两批或两批以上的进货时,也应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价分别计算。个别计价法一般适用于单位价值比较高或容易辨认的存货,如房产、飞机以及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称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期初结存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货数量之和为权数,来确定本月发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并据以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和期末结存成本的方法。公式为: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

在这种方法下,对于购入存货,在明细账上不仅要登记数量,而且要记入单价、金额,但对于发出材料只登记数量,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量,至于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月末结余成本,在月末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后再行填列。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月末计算一次加权单价,简化成本核算工作;缺点是对月中发出存货的成本平时无法在账簿中反映出来,不利于存货的及时管理,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也不利于了解存货资金的日常占用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价变动幅度不大而存货收发比较频繁的企业。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本次收入存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每购入一次存货,就得计算一个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日常发出存货的单价。公式为:

发出存货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

采用这种方法,存货明细账上能够随时登记存货收、发、存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可以随时反映存货账面结存数量及金额,可以随时计算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从而有利于加强存货的资金管理,计算的存货发出和结存成本较准确;缺点是核算工作量过大。此法适用于存货种类较少、存货采购频率不高的企业。

4.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时,依据存货明细账中结存存货的数量和单价,依次进行计算,求出发出存货的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以在存货发出时就计算结转发出存货成本,并且结存存货的成本与市价比较接近。同时可以看出,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发出成本较低,企业当期利润计算偏高,期末存货成本就接近于最后收进或购进存货的成本。也就是说,从该方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看,物价上涨期间,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www.daowen.com)

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账面结存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基本一致;缺点是发出存货数量较大时,发出的存货成本需要使用多个单价计算,会计核算工作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

(三)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法是指原材料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月末再通过对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和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1.适用范围与核算程序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大中型的,原材料品种较多、收发次数比较频繁的企业中。

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可以简化原材料收发的日常核算手续,同一原材料采用同一个单位计划成本,其明细账平时可以只登记收、发、存的数量,而不必登记金额,因此在日常核算中就避免了烦琐的发出存货计价,简化了存货的日常核算手续。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的基本程序如下:

(1)制定科学合理的原材料的计划单位成本。企业应结合各种原材料的特点、实际采购成本等确定原材料的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计划成本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取得原材料应当支付的合理成本。计划成本一般由会计部门会同采购等部门共同制定,制定的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以利于发挥计划成本的考核和控制功能。计划成本一经确定,在年度内一般不做调整。

(2)确定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就是材料成本差异。如果一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此差异为超支差;反之,则为节约差。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成本差异=该批存货的实际成本-该批存货的计划成本

(3)收入材料和发出材料的日常核算中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平时取得原材料,按其计划成本和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间的差异额分别在相关账户进行分类登记;平时发出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4)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月末按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进行分摊,并随同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从而将消耗原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

因此,计划成本法下的核算思路为原材料的日常收入与发出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的分摊,将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月末结存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

2.计价组织收发核算应设置的科目

(1)“材料采购”科目。“材料采购”科目属于资产类账户,该账户是用来核算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所购入的各种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并据以确定购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采购”科目借方登记应记入材料采购成本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采购费用等),以及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以及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期末有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的实际成本。该账户应按材料的类别或品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属于资产类账户,该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及其节余情况。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登记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超支差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贷方登记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节约差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如果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额;如果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库存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额。

(3)“原材料”科目。“原材料”科目属于资产类账户,该账户在计划成本法下是核算企业原材料的计划成本的增减变动的。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科目借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或其他原因减少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该科目应按购入材料的品种、规格分别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原材料的发出与成本差异率的计算

为了便于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企业应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作为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依据。在计划成本法下,每月月末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将本月发出材料和月末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是反映每1元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应该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企业在分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时,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用蓝字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用红字登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