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与成就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与成就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丽江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突出成就。因此,丽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丽江的生存及未来发展命脉。丽江是著名的民族、生态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其生态文明形象及其建设成就,直接影响着云南生态文明的外界评价,对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与成就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8 年5月18日—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丽江大部分地方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工作进展较好,但一部分地方的生态环境也因为不合理的经济开发方式而恶化。丽江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突出成就。

丽江的文化生态旅游蜚声国际,与清洁载能产业、高原特色农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一起成为支撑丽江发展的支点,而这一切都以丽江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及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业带来了金山银山,换言之,如果没有绿水青山的支撑,很快金山银山也会不复存在。因此,丽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丽江的生存及未来发展命脉。

丽江是著名的民族、生态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其生态文明形象及其建设成就,直接影响着云南生态文明的外界评价,对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丽江的文明发端于山和水,丽江的山山水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丽江古老灿烂的文明,丽江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与丽江古城、三江源头、纳西生存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完整保存有密切关系。

多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丽江生态文明的品牌和形象,只有像珍惜眼睛一样去珍惜各类自然资源及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体现丽江蓝天、碧水、净地的独具特色的美丽,展现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具体内涵。

地理区位来说,丽江市地处金沙江流域,跨横断山和滇西北高原,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孕育了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大部分地区年内温度升降变化幅度小,而昼夜温差较大,干湿季分明,四季不明显,有温凉之更迭,无寒暑之巨变。

丽江是云南民族发展历史不能替代的区域,纳西族、白族藏族彝族等民族创造了宝贵的民族优秀生态文化传统,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呵护自然的思想及人与自然是兄弟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各民族群众中被广泛遵循。20世纪80年代,随着东巴文化研究机构的建立和东巴古籍文献的翻译整理,各民族传统的生态文化得到挖掘并被大力弘扬,加上丽江古城、东巴古籍文献、“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获得成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民族优秀传统的认识更加深入人心。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丽江市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积极实施天保工程,植树造林,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节水城市、文明城市、生态环保模范城市,保护高原湖泊水环境、遏制水土流失、防污治污等,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全过程[1]。(www.daowen.com)

最典型的成绩是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四年保持100%,位居全国、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达72.14%。丽江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也是生物多样性突出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先后在丽江建立了5个重点森工局、1个林业工程公司和金沙江水运局所属4个水运处,全地区4个县和地直部门也先后建了10个国有森工企业,全地区共有15个国有森工企业8750多名职工,其中重点森工6430人,地方森工2320人,从事木材砍伐生产和加工经营活动。改革开放前,丽江形成了以木头经济、木头财政为主的格局。当时金沙江上游砍伐的木材抛入江中,到四川格里坪拦截打捞,源源不断运到内地,但砍伐过程中的浪费、打捞过程中的浪费也是十分惊人的,丽江和金沙江流域的森林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2]。1994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大理、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确立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发展步骤,把保护滇西北生态,保护金沙江上游的生态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决定撤销丽江黑白水林业局,停止砍伐滇西北地区天然林,滇西北森工企业分年度转产。此后,丽江果断停伐天然林,实施封山育林等措施,把保护玉龙雪山、老君山和金沙江流域生态摆到重要位置,并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实践证明,旅游业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灿烂的民族文化[3]。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丽江成为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推动了丽江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推动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1998—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天保工程投资29.84亿元,其成效显著,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林业用地面积从工程实施前的2249.6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2523.15万亩,增加273.55万亩,增加率12.16%;森林面积从1997年的1621.2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2112.6万亩,增加491.4万亩,增加率30.31%;森林覆盖率从40.3%增加到68.4%,增长了28.1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从10440万立方米增加到11090万立方米,净增650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增强,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现在森工企业实现了职能的根本性转变,从原来的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树人,实现了从木材生产为主到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4]

在“十三五”期间,丽江市全面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国土绿化、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改善。期间,丽江市共完成营造林任务279.06万亩、义务植树1306.2万株、低效林改造100.72万亩、森林经营114.5万亩,各项工作均超额完成。此外,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传统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生态休闲、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122亿元[5]。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持续优良。

201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绿色三张牌发展战略,确定了推进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引领丽江市产业升级,争取成为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县。玉龙县先后被认定为“云药之乡”“滇西北高山药材基地”和“云南省18个重要中药材种植基地”;被列为“中国林药之乡”“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云南省科技转化示范县”。玉龙县共发展种植云木香、重楼、秦艽、续断、珠子参、黄山药、桔梗、白术、白及等30个药材品种,近13万亩。建成滇重楼、云木香、珠子参、白及、羌活、附子、云当归、秦艽、林麝、川贝母等高山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25个,综合产值11.5亿元,成为高寒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初步实现全县中药材产业由生产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生态型转变。

丽江结合天保工程,大规模植树造林,建设金沙江生态安全屏障。1998—2017年全市完成飞播造林65.22万亩,人工更新126.87万亩,人工造林60.2万亩,封山育林367.73万亩。1999年3月4日,玉龙雪山东南部甘海子与玉湖村发生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14080亩,经过4个季节的植树造林和多年恢复,火烧迹地已被茂密的云南松覆盖。白沙、甘海子一带通过植树造林,生态恢复良好。玉龙县从龙蟠到巨甸100多公里金沙江沿岸,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种植350多万株柳树,成为绿色柳林,是金沙江畔的绿色护堤,也是一道绿色美丽的风景线。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部分区域寸草不生、生态状况恶劣。通过国家扶持及村民的努力,种植油橄榄、软籽石榴等获得成功,许多山区半山区还种植核桃、花椒、青刺果以及各种水果,玉龙县的雪桃、华坪晚熟杧果形成品牌效应,生态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加上绿色食品、绿色中药材、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等发展,丽江已形成474万亩规模的生态产业基地。其中绿色水果60万亩,生态蔬菜53万亩,地道植物药材23.4万亩,高山花卉5万亩。丽江依靠金沙江水能资源的优势,着手谋划发展清洁能源,金沙江丽江流域国家规划有“一库八级”大型水电站,现已建成6级水电站,2017年总装机1376万千瓦,发电量为461.4亿千瓦时,已成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电能在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替代作用,由此丽江森林资源的消耗也大为降低。实现了由“木头经济”“木头财政”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发展旅游文化业为主的转变,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向质量全面提升的转变。泸沽湖、程海、拉市海及金沙江等主要河流水质保持良好,尤其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I类,湖水透明度从1998年的11米增加到2017年的12.1米,是我国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全市空气质量优良,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其PM2.5、负氧离子含量等指标都是优质的[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