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多数新技术都是持续性创新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颠覆性创新。颠覆性技术在开始发展的时候,一般都“不入流”,只能被边缘客户采纳。可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其最终必然会演变成主导市场发展的破坏性技术。今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兴起,新一轮的颠覆又正在展开。
创新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颠覆性的,大多数新技术都是以推动产品性能的改善为目标的,面向的是主流客户市场。这种提高成熟产品性能的技术即使是指数级的进步,也不具备破坏性,只会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领导地位。
有少量新技术在短期内很可能会导致产品某方面性能的下降,不被主流客户看重,可是却容易受到边缘客户的青睐,因为其具有一些边缘客户所看重的关键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随着性能的不断提升,这些技术也有可能颠覆原来的主流技术,上位为市场主体。
颠覆性技术的价值主张与持续性技术是完全不同的:第一,产品功能更简单,体积更小,利润更低,价格更便宜,用户更容易使用;第二,在新兴市场或不太重要的客户那里,首先做商业化运作;第三,行业大客户通常都不需要这些特点,而且新产品的性能往往较差,在开始阶段无法满足主流客户的需求;第四,可能采用新的业务模式或市场策略,比如免费。
1.虚拟世界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哲学上有一个命题,叫作“认知的无限性”,这个命题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是不断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需要对世界重新认知的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人们进入了一个现实和虚拟交互组成的时空。现实空间是由原子构成的,而虚拟空间则是由比特组成的,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原子构成的世界里,物以稀为贵,你占有、消耗了的东西就不能再属于我了;而在虚拟空间中,数据和信息被分享的次数越多,价值就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完全的颠覆!
要想理解“互联网+”,首先就要理解这个新世界——互联网。概括起来,整个网络空间存在着三层架构:
(1)消息层
网络在这个层面上实现了消息的采集和分发。Web1.0时代,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主要集中在这个层面,比如新浪、搜狐等网络门户的兴起,腾讯从即时通讯起家等。
(2)工作流层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层面。在这个层面,我们不仅可以从网络获取信息,还开始把生活、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与互联网联系起来。
(3)数据层
前两个层面中的海量信息通过交互、工作流的汇集,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大数据”。而所谓的“互联网+”,就是从消息层逐步渗透到工作流层和数据层的一个过程。
在这里,可以把数据层理解为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一个“映像”。虽然数据是来源于消息层和工作流层的,但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对“虚拟映像”的分析,也能对工作流程、商业模式、产品设计和思维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活动都是基于工作流层面的,而目前大部分互联网的工作也只是建了一个对外发布消息的网站,并没有在业务层面进行实质的互联网化,因此可以说,“互联网+”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2.“互联网+”给三大产业带来变化(www.daowen.com)
(1)“互联网+”传统制造业
在传统制造业的时代,想用机床加工一个轴具通常要经历很多道工序,流程之间的切换都需要人工去完成,只有大批量加工才能实现成本的降低。
今天,在软件定义一切的情况下,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软件重新定义一台机床母机的操作系统,主要涉及速度、进程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整个轴具的加工可以一次性完成。这和3D打印机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由于采用的是机器加工的方式,所以可以产生更加广泛的应用,这也是“工业4.0”最核心的部分。
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其同企业的设计平台、采购平台、销售平台和ERP系统有效连接在一起,基于网络化的环境,对一系列工作流进行有效的整合就形成了一个所谓“工业4.0”的新的工作流程,这样形成的数据也会反过来不断地推动工作效率的改进。其实,智能制造业还不止于此,今天,智能机床的精密程度已经能够实现珠宝首饰的一次加工成型,大大降低了成本。
神州数码的智慧城市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就是一个服务业的“互联网+”产品,也是在工作流程方面搭建了一个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可以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连接起来,互联互通,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简政放权;也把政府能够面向老百姓服务的电子政务工作流和社会上的各种机构,包括商业和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工作流进行连接。这个平台建立之后,就会产生无穷尽的新的工作流、新的商业服务模式、新的“互联网+”应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买房的时候都有一个房产证的过户手续,这是一件很复杂、很麻烦的事情,有些甚至还要找律师。假如把政府房产管理的系统和商业机构的租赁销售流程连接到一起,就能极大地方便老百姓房屋买卖的过程;同时,这也会产生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变。
(2)“互联网+”交通
当“互联网+”出现在交通领域的时候,就有了城市智慧化的概念。智慧交通系统是基于整个城市布局、交通工具分布、各条道路基础情况和历史交通数据,结合实时的交通路况,提出的一个更全面、系统的交通体系运转方案,是真正智慧的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智慧化发展主要经历了这样的三个阶段:
阶段1:数字城市。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部署信息采集装置,对城市进行数字化改造,比如给地下管网加上传感器,人们就可以感知到电网、水网的流量;在马路上安装摄像头,就可以对车网、路网的流量进行有效的监测,这就是数字化;
阶段2:智能城市。智能化城市是在感知基础上提供一个优化的方案,可以让城市系统更好地运转。
阶段3:智慧城市。智慧化城市基于历史和传统的数据积累,形成了各个城市的系统解决方案,其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北京长安街上有十几个交叉路口,可以在路口安装上摄像头,不仅可以清点过往车辆数目,还能获取车辆影像,这就是数字化模式。再进一步,还可以把十几个红绿灯指挥系统和来往车辆、行人的数量进行自动化的匹配,设计出一个解决方案,对整条路的红绿灯进行智能化控制,保证一辆车从长安街行驶通过用时最短,而不是机械地按照30秒切换红绿灯,或者人工控制红绿灯转换,这就是智能城市的交通系统。
(3)“互联网+”农业
从本质上来说,农业也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形成解决方案。其实,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一种“大数据”的结果。历法专家把长久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固定下来,于是便有了二十四节气,用它可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收割……
今天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是对传统农业作业流程的再造。近年来,开展的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工作,只是借助互联网方式,整合农业工作流、积累数据的第一步。如果能把中国将近20亿亩耕地的数据都采集到,将每一块土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历史上施过什么肥料、用过什么农药、种过什么作物,以及当地小气候是怎么样的……就可以优化出种植什么作物、怎样种产量最高,这就是智慧化的农业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