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事物更迭的速度逐渐加快,不确定性占据主导,各行各业的产品都需要快速迭代。用户的需求是变化的、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用低成本迭代来优化产品,满足用户的不确定性,必须能够很快地适应时代变化。
“互联网+”时代是直连时代,所谓直连时代,是指用户和产品业务之间没有了中间环节,产品直接与用户连接在一起,用户与产品实现零距离。也就是说,企业能和用户建立直接的联系,通过互联网把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用户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体验反馈给厂商。
互联网时代,世界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相比之下,手工作坊、工业和后工业时代的市场则非常稳定。比如,在手工业时代,对于做菜刀的人来说,客户就是村里面的主妇,做上三五年就会知道谁会买菜刀,市场的不确定性几乎为零;工业时代出现了很多大规模的生产线,产品一旦上线,调动就会很少,比如汽车生产线,如果预计每年生产六万台,那这条汽车生产线在几年内几乎不会更新,车型产品变成了标配,变化也就比较少。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不确定性占据着主导地位,产品需要快速迭代,更新速度甚至快到一天几个版本。用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是不确定的、是可以快速识别的,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用低成本迭代的方式来优化产品,必须很快地适应周围的变化。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的角色就变成了海量变化,因为不固定,用户可能会覆盖很多个年龄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用场景会更加复杂多变,会产生很多痛点,而且这些痛点还会随着用户角色和所处的场景不断变化。
为了应对痛点需求的频繁变更,产品必须跟上节奏,因此对产品的研发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速度上讲,研发速度一定要快。或许在手工业作坊,只要使用家传秘方就可以一辈子经营自己的菜刀事业;在工业时代,一款汽车能够畅销二三十年,甚至可以拥有几十年的历史。(www.daowen.com)
可是,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的产品依然是用3~5年的时间为一款上线产品,此产品必然会被淘汰掉。快节奏的迭代远远超过了之前的迭代速度,只有用最快的方式才能积极响应用户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企业与用户可以零距离接触,产品的运营不再仅凭单次或者多次就可以做好。在这个时期,运营必须是持续的。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都是触手可及的,团队运营必须做到7×24小时。这一点与传统企业的商业逻辑有很大不同:传统企业可能认为,与用户只要有了一次交易就可以结束了,不希望用户再去找它,因为交易完成后客户再找它一般都是因为质量问题。
格力空调曾经出产过一款手机,创始人董明珠宣称格力手机的配置足够用三年。这里,我们不管这款手机的配置如何,单看董明珠的话语本身,就有着明显的后工业时代思维。
董明珠可能认为,自己这句话是在夸赞格力手机经久耐用,但是却忽略了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思维。试想,如果用户在三年内仅使用一部格力手机,那用户与格力会产生多少连接呢?用户又会对格力的产品产生多少共鸣呢?在三年内格力难道没有什么升级换代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吗?
手机是一种快速消费品,并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产品,而是一个个工作助手,更是显示品位的时尚单品。互联网时代,一个三年都不变的快速消费品真的无法做到安然屹立不倒,管理者一定不要走入这样的认识误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