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谋尚智:齐国智慧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重谋尚智:齐国智慧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国之中,尤以齐国的民风和文化氛围最为开放,也最为崇尚智谋,使齐人尚智、多智的特点十分突出。在民风方面,齐人尚智为各国所公认。齐国多智之士层出不穷,乃至齐国一度成为纵横家的摇篮。齐国工商业兴起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都是齐国统治者足智善谋的体现,而在经商活动的开展中,齐商的经营策略,以及对市场行情、商品价格的预判和把握充分展现了齐商文化重谋尚智的特点。

重谋尚智:齐国智慧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重谋尚智是齐商文化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东周时期是中国智谋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帝王要施行王道,实现称霸天下的理想;谋士想施展其才华,在政治领域有所建树;军士也想通过军事谋略在频繁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这一时期,智谋文化大行其道,它是一种显在的、外向型的文化,其运用十分公开和普遍。尤其在战国时期,邦无定交,士无定主,列国争雄,征伐无度,智谋文化的运用体现在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几乎无处不在。

列国之中,尤以齐国的民风和文化氛围最为开放,也最为崇尚智谋,使齐人尚智、多智的特点十分突出。在民风方面,齐人尚智为各国所公认。《管子·水地》记载:齐人“谄谀葆诈”。《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秦昭王语“吾患齐之难知”。这些史料皆可看出齐人尚智、多智的特点。同时,齐人善辩,好议论,蔚然成风,造就了一批多智之士,如三邹子(邹忌、邹奭、邹衍)、淳于髡、王斗、鲁仲连等。齐国多智之士层出不穷,乃至齐国一度成为纵横家的摇篮。齐国兵学更是与智计密不可分,出现了田穰苴、孙武孙膑等著名军事家,诞生了《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学著作,尤以《孙子兵法》被后世流传最广,被奉为兵家经典,也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智谋文化的盛行,齐国也出现了许多以智计取胜的战争案例,如孙膑在“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和“减灶诱敌”的马陵之战中以智计完胜庞涓,再如田单大败燕军的火牛阵等。

在齐商文化之中,智计的体现尤为明显。齐国工商业兴起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都是齐国统治者足智善谋的体现,而在经商活动的开展中,齐商的经营策略,以及对市场行情、商品价格的预判和把握充分展现了齐商文化重谋尚智的特点。

其一,知地之利,择地生财。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1]可见地理位置对于作战的重要性,而对于经商来说,地理位置同样是具有战略性作用的。齐商对经营地点的选择往往十分谨慎,这显示出他们的经营智慧。春秋战国时期的谋略家、古代齐商的典型代表范蠡,便是深谙此道。他离开越国以后远隐于齐,“适齐为鸱夷子皮”[2]。他知道齐国的重商传统、繁荣的经济对于经商而言十分具有优势。《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在齐国经商,取得了丰厚的收益,“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之后,范蠡认为陶地东通强齐,南及鲁、宋,西连卫地,北达燕、赵,商旅往来,各方异产汇聚于此,是一处“天下之中,诸侯四通”[3]的理想经商之地,于是定居于陶地,自号陶朱公,经商致富,成为巨贾。(www.daowen.com)

其二,预测行情,囤居待乏。春秋时期,私商大量兴起,商人的自由经营必然就要自负盈亏,因而导致商人十分重视市场行情的变化,尤其是供求关系的变化。齐商对于市场行情的把握是十分具有智慧的。《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范蠡的经商之智。范蠡运用“计然之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大获其利。他认为天气大旱的时候,虽然江河断流,交通和运输更多地需要车子而用不到船,但不要盲目去争做车子的生意。相反,应该投资于船只的收购和生产,因为这时市场上的船只供大于求,价格较低。而到闹水灾的时候,船只的需求量增大,这时应该将低价收购的船只卖出去,因为此时船只会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供不应求,因而商人可以通过高价出售,从中赚取不菲的差价。同理,在水灾的时候,尽管市场对船只的需求量变大,但更应投资于车子的收购和生产,待到天旱之时抛售,赚取利润。同样道理还可运用于战争的物资储备上。范蠡说:“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意思是知道要打仗,所以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懂得货物的价值。只有把“时”和“用”这两者的关系搞清楚了,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其三,审时度势,贵出贱取。商品经济对于市场行情的预测要求非常高。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成为商人的商机所在。但市场的自我调节和各国政策的干预也会导致商品价格不断出现变化,假如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必然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商人必须抢占先机。齐商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判断经验,对于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十分敏锐。《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齐商认识到商品“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道理,了解商品的价格会围绕着一个区间上下波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经济有一只“无形的手”进行调节,贵与贱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做到“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意思是要在商品价格昂贵的时候,把货物像粪土一样扔出去,赶快卖掉,当价格降下来以后,要像珠宝一样买进来,从贱买贵卖中获利。这样的商业谋略与“无敢居贵”的营商态度相结合,能起到调剂余缺、互通有无、繁荣市场、互利双赢的良性循环。

其四,薄利多销,无敢居贵。司马迁说:“贪贾三之,廉贾五之。”[4]意思是贪心的商人,获得的利益可能是三成,而不贪心的商人,往往可能赚取到五成的利益,即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范蠡就认同薄利多销的办法,《史记·货殖列传》说,他主张“无敢居贵”,仅“逐什一之利”,意思是不求暴利,赚十分之一的利润就够了。他不主张在商品的加价上费心机,该买就买,该卖就卖,同时一定要让货物和钱财流动起来,加速周转,在扩大销售中增加利润的总和。在增加储备的同时,还要加速周转,买进卖出,加快资金和物资的循环,用现在的理解就是拉动GDP的增长。范蠡提出了“无息币”的概念,他认为“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意思是不要让金钱休息,要让金钱流动周转起来。他认为这钱流动起来,才能加速周转,在扩大销售中增加利润的总额。这一思想是直到当今依然使用的金融思想,在两千多年前是非常先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