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一思想,坚定改制信心
汉阳区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进程中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二轮承包经营和转机建制等发展阶段,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缓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遇到的矛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深层次的矛盾,企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十五届四中全会后,汉阳区委、区政府相继制发了《汉阳区委、汉阳区政府关于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意见》(阳发〔1999〕17号)和《汉阳区委、汉阳区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阳发〔2000〕8号)文件,为深入推进汉阳区企业改革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改制信心。
(1)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增强搞好国企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搞活国有企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在于企业,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汉阳区上上下下认识到国企改制必须下大决心、用大气力,不失时机地采取扎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使国有企业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2)把国企改革与全区经济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破除三个错误思想和观念,彻底解放思想。一是彻底破除把发展民营经济与“私有化”等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城区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思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民有民营。二是彻底破除将国有资本退出与国有资产流失等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在把握“退”和“活”的关系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汉阳区国有企业均属于“退”的范畴,“退”得越快、越多,“放”得越坚决、越彻底,就越有利于汉阳经济结构的优化,越有利于国有资产发挥更大和更直接的效益。三是彻底破除“就企业论企业”的思维方式。在坚持整体搞活区域经济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既确保单个企业搞活,又立足区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努力为单个企业搞活创造条件。
(3)克服“等、靠、要”思想,国企改革努力做到克难攻坚。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汉阳区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经营观念陈旧,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历史包袱沉重,生产经营艰难,一些职工生活困难。汉阳区立足自身探索改革,努力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干部和职工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由观望等待到积极制订和落实改制方案,大家认识到改制是大势所趋,早改早主动,通过改制主动求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有企业主动投入到国企改革中,逐步出现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由“等着改”变为“争着改”,由“没有条件难得改”变为“创造条件也要改”的可喜局面。
(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熟悉掌握企业改革改制政策及工作程序。为使各级国企改制人员通晓政策,熟悉业务,掌握操作程序,使改制工作顺利进行,汉阳区按战线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企业学习改制改革政策,讲解改制政策、改制程序、形式和改制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及操作方法,为国企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加强领导,明确改制责任
汉阳区委、区政府提出企业改制工作是汉阳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领导。
(1)成立汉阳区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区企业改革指导协调专班、主管部门、企业四级改制机构。四级改制机构的责任分工:汉阳区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区整体改制实施方案、改制政策,指导改革,总结经验,为改制提供服务;督促检查改制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汉阳区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体改委,负责实施改革工作。汉阳区企业改革指导协调专班,由区体改委牵头,区财政局、国资局、劳动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社保处、规划分局、房地局、工会、建管站等职能部门中抽调干部组成,专班人员脱岗工作,集中办公。经过业务培训后,分编为商业组、区直属工业组、综合组三个专业组,具体负责督导、协调、服务相关战线改革工作。与此同时,各经济主管部门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
(2)汉阳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区政府常务会不定期地听取企业改革工作汇报,分析、研究、审定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重要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3)建立区级领导挂点制度。根据汉阳区委书记办公会意见,对第一批改制的19家国有企业实行了区领导挂点制(阳办发〔2000〕30号)。区领导深入挂点企业,指导、协调、帮助企业改革脱困,与企业一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研究适合于企业的改革形式,制订改革方案,并进行论证、调整和完善,协调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课题组了解到,时任汉阳区委书记周启新专题听取通锻企业改制汇报,汉阳区政府贾耀斌区长分别到区工办、区商委、区交通局听取战线改制情况汇报,汉阳区委副书记、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组长田坤山就改制中的难点问题到各职能部门进行调研。
(4)确定目标责任体系,做好目标分解工作。按照阳发〔2000〕8号文件要求,汉阳区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实行政府一级目标管理,建立以汉阳区工办、商委、街、乡等18个企业主管部门为主的目标责任体系。企业改制工作年终结硬账,未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取消评先资格,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
3.探索不同模式的国企改革、拓宽国企改制渠道和形式
汉阳区在国企改制中不断探索企业改制的新形式、新办法,先后尝试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积极争取破产、分块改制分兵突围、积极鼓励企业兼并,尤其是总结和探索零资产、负资产企业改制的新路子。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一批,脱壳一批,“安乐死”一批,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模式改制。在国企改制中汉阳区着重抓了大集团、大公司的组建和培育工作。汉商集团通过三次兼并,成功实现了低成本的快速扩张,顺利完成了第一期、第二期改扩建工程和本体22层楼相继建成。同时完成了21世纪的兴建、扩建和咸宁度假村的建设,在向全市超市连锁行业进军中,奋力争取实现了五年内发展50家汉商超市连锁店的目标。同时,投资1300万元扩建21世纪购物中心,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购物中心。经过努力,帮助祁万顺酒楼组建了全省第一家餐饮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制完善,运作正常。与此同时,汉阳区积极推进房地产公司进行组建集团。
二是积极争取破产改制模式。在国企改革的初期,对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汉阳区积极争取政策,严格按照《破产法》的各项规定,依法对顺通客运、塑料制品、兴达墙体、汉江建材、盛昌建材5家企业顺利实施破产,企业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盘活了企业存置资产。
三是分拆改制、分兵突围改制模式。对人员多、负债重,但又进入不了破产程序的企业,汉阳区按照因企制宜的原则,对产品市场前景较好、部分生产线设备状况较好的企业实行分拆改制。对区交通局下属的国营汽运公司采取职工竞价买断车辆自主经营,公司逐步由原来的生产型逐步转为管理型,改制当年公司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年净收入40万元。对防锈纸厂、一色织布厂、织带总厂、农机公司实施分拆改制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四是鼓励企业兼并改制模式。企业兼并是企业实现资产重组、调整结构、盘活存量资产的有效形式。汉阳区委、区政府积极鼓励优势国有、集体企业兼并国有困难企业,通过指导七家国有企业被优势企业兼并,使企业存量资产得到有效利用,职工的收入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4.认真研究,制定政策
在前期调研和培训及改制过程中,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些在改制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汉阳区体改委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综合为房地、劳动、国资、社保、规划土地5个方面,在听取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对企业改革中若干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经汉阳区委、区政府、区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以阳政办〔2000〕80号文件下发,指导企业改制。(www.daowen.com)
(1)关于负资产企业改制的问题。对严重资不抵债、长期停产、严重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寻求银行等主要债权人的支持,在破产中介服务机构的帮助下,由法院依法实施破产;对产品无市场、长期扭亏无望、处于停产或基本停产状态的企业,按照武政办〔2000〕102号文件提出的改制形式,依法予以解散,用企业房产设备变现资金进行补偿后解除职工劳动关系;对企业负债较大、人员较多,但产品有市场的企业,采取在原企业法人地位不变、资产所有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原企业职工出资组建新企业。
(2)关于企业资产评估问题。①对改制企业由区国资局具体负责,明确各评估中介服务机构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及评估完成的时间,全面推进企业评估工作,为企业考虑具体改制方案提供基本的依据;②企业的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一次性付费。付费标准设定为:总资产100万元以下的按1000元付费,100万~500万元的按3000元付费,500万~1000万元的按4500元付费,1000万元以上的按5500元支付;对直管公房、网点办所属房屋的土地、房产评估按每家企业1000元的标准付费;③国有企业评估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费用由区国资办统一支付,确保资产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3)关于土地使用权评估计价方法。企业改制时,企业全部经营性资产全部评估入账计价。其中,在改制企业资产评估时,对企业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按市场价格评估,根据企业情况,适当予以浮动。
(4)关于企业改制中房产注入。武政办〔2000〕102号文件第十三条规定:对困难企业,可将企业租用的房地产部门的公房产权进行置换。区属企业租用区商业网点办所辖的房屋,在改制中参照武政办〔2000〕102号文件执行。企业改制时,将企业租用的房地产部门、网点办的房屋产权进行置换,其置换价值按7∶3的比例进行分配。即置换价值的70%用于冲抵改制企业负资产和优先用于安置职工;直管公房置换价值的30%作为国有资产收回。直管公房、网点办房注入企业在冲抵企业负资产和安置职工后,如有剩余作为国有资产收回。国资部门将收回的国有资产集中使用,作为全区企业改制基金。直管公房、网点办房注入工作由区房地局、房地产公司、区网点办协商拿出具体操作办法,指定专门科室予以办理。
(5)关于改制企业资产清理结果的审核处理。区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要求所有改制企业在资产评估前必须对所有资产、债务进行清理,清理结果应报经主管部门同意。企业的评估结果报区国资局验证确认。对国有资产处置由企业提出方案,报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区国资局进行审批。
(6)关于解除职工身份的经济补偿金标准。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中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的经济补偿标准,参照全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执行。超过社会平均工资标准的,报区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批。企业职工实际工龄、补偿方案由区劳动局审定,并做好劳动鉴证工作。如果企业按标准安置职工后还有净资产的,可按《中共武汉市汉阳区委、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阳发〔2000〕8号)文件规定提取并发放绩效奖。
(7)妥善处理关于资产损失核销程序、改制档案移交等问题。区体改委与区财政局、区国资局共同研究提出资产损失核销程序(阳政办〔2000〕73号);与区档案局共同对汉阳区企业改制档案工作进行调研,提出完善汉阳区企业改制档案移交意见;与老干局共同研究企业离休干部在改制中的若干问题;与区委组织部一起研究企业改制后的企业党组织的归属问题;与劳动局一起加大失业保险推进力度,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新增进失业保险的企业54家,涉及职工2343人;对区权限范围以外的问题,由区体改委集中向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进行反映。
5.建立企业改制一条龙办公制度,加强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
企业改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而且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工作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企业改制进程。为了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简化办事程序,更方便、高效、快捷地为改制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汉阳区委、区政府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企业改制一条龙办公制度。一条龙办公制度由汉阳区体改委牵头,组织与改制密切相关的13个部门编制了“一条龙服务承诺公示内容”“改制企业一条龙服务示意图”,并悬挂上墙,对各部门的服务范围、对象、程序办理时间作了严格规定,同时建立了接待受理制度。对受理的问题和事项逐一登记,制定专门部门接待。并对办理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对于带共性的重大问题,由汉阳区体改委报区委、区政府集中研究和协调解决。经过反复研究准备,汉阳区政府制发了阳政办〔2000〕94号文件《关于对全区改制企业实行一条龙办公服务制度的通知》。决定于2000年11月24日起,每周五上午在区委小礼堂1号会议室集中办公,开展一条龙承诺服务,以加快全区企业改革攻坚进程,促进公有制企业改革任务的早日、圆满完成。
一条龙服务推出后,做到了企业改制咨询、受理、办理工作三位一体,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改制,受到了广泛欢迎。企业厂长、经理纷纷称赞“一条龙服务是个好办法,是改制工作的及时雨”。鹦鹉染整厂厂长深有感触地说:“服务推出以前我每天忙着找职能部门办手续,还经常找不到人,一周能办下一件事就不错了。实现‘一条龙’服务后办事就方便多了,区里给企业办了件大好事。”电焊机厂兼并开发、防锈纸厂“脱壳”改制,绝大部分事项是在“一条龙”办公中完成的。防锈纸厂的杨厂长感触地说:“要是在以往,还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跑多少路。‘一条龙’服务好就好在都集中,该问、该办的事一上午都能办完。”
在首日的“一条龙”服务中,时任区长贾耀斌和副区长李丹芳亲临会场坐镇答疑。对企业反映的带共性的六个问题,贾区长当场召集13名职能部门负责人集中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意见。在此后的每次集中办公中,李丹芳副区长都要亲临会场,关心企业改制进展情况,对“一条龙”服务办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从2000年11月24日起到2001年1月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一条龙”服务集中办公8次,接待企业106家,解答问题297个,受理事项69起,接待企业来人300多人次,办事效率普遍提高,效果明显。那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涉及部门太多,企业对改制中涉及的各部门的政策、法规、程序不了解以及不知道找哪些部门办和该怎么办,少数部门办事作风拖拉、推诿以及工作不到位,致使企业到处碰壁、有苦难言的现象在“一条龙”服务中绝迹。
6.规范操作,遵循改制原则
国企改革实践中,汉阳区在强力推进的同时,重视规范操作,坚持把好“五关”。
(1)把好经营者选择关。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民主和法律程序,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经营管理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职工信赖的人员推到经营者岗位。区交通局所属企业在改制中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择采取自由报名,分别向职代会发表施政纲领,由职工民主投票的方式,充分体现职工的意愿。
(2)把好资产评估关。对每一个改制企业,严格按照企业自评、机构评估、国资部门审核三个程序,搞好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科学界定企业产权关系,认真测算企业净资产及各种债务冲抵和职工安置费用,确保国有资产的稳步置换。
(3)把好劳动人事关。汉阳区要求在改制合同书上明确注明必须全员安置职工,并建立职工社会保险档案,规范改制企业用工行为,维护职工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确保了企业改革过程中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
(4)把好法律文书关。对所有改制企业都严格依照合同法,签订产权转让合同书,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保证企业在合同的约束下平稳运行。同时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作为改制企业处理法律事务的依据。
(5)把好企业改制程度关。企业状况的千差万别,决定了企业改制必须因企制宜,实行“一企一策”“一企多策”。在如何改的问题上,不搞“一刀切”,但不论哪种改制形式,都必须实现“三改变”;改变企业所有者性质;改变职工身份;转变企业机制,做到“能售不股、能股不租、能退不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