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型组织里,员工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抱怨,就是他们不知道组织将向哪里发展,或者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组织整体的前景。换句话说,他们迷路了,而且他们也不愿意在迷雾中去寻找穿过整个组织的、错综复杂的路。
学习型组织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现实和目标,知道怎样投入自己的努力,为达到组织的经营效果、为得到承认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员工了解什么时候自己的贡献和努力得到了发展,自己的行为结果应该如何来适应组织的目标。因此,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组织的提高中去,积极地进行行为控制,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具有热情,能够评价自己的价值和贡献,从而提高了自己的价值和自尊。
小故事
愿景
公司请来大牌美国人力资源专家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
在培训一开始,专家先向十几个参加者提了一个小问题:“你们说,开车人进了加油站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
“加油。”超过一半的员工这样回答。
从老师略带失望的眼神中,大家看出这个回答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所以补充了“歇会儿”“买吃的”等几个答案,甚至连“上厕所”都替人家想到了。
他们对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一加一”绝对不等于二,但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到底什么才是标准答案。(www.daowen.com)
过了不久,专家笑着说:“今天我们培训的员工人数不多,不然一定会有人告诉我,开车人进了加油站,最想早一点离开加油站,继续他的旅程,不管是工作还是休闲。”
专家见大家茫然,又解释道:“每个人做事情都有具体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又应该从属于内心中的一个远大的愿景。”
人活得本来就够累了,又是“目的”,又是“目标”,有必要那么复杂吗?
专家继而解释说:“耶鲁大学的科研人员对学校中的学生们作了一项调查,问题就是‘你们有目标吗?’结果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然后科研人员又问到,‘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呢?’这次的回答只有4%的学生是肯定的。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时发现,当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这4%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其余96%的人所拥有的总和。”
“你们知道那96%没有把人生目标写下来的人一生都在做什么吗?”,专家问到?
大家一片寂静,谁都不愿意轻易开口。这回专家爽快地说出了答案:“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那4%有眼光的人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
愿景是大海中的航标,能够使我们在遭遇混乱或阻力时,继续遵循着正确的路径前进;而人们寻求共同愿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者使命,正所谓有愿才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