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这里滚出来”——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办公桌上放着这样一块牌子。可以说,它非常形象地说明中央银行把持着货币供给的龙头。那么,中央银行的这个职能究竟是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的呢?我们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工具: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这三个工具即是央行的三大法宝。
货币政策第一个重要工具是法定准备金率。什么叫做法定准备金率?就是当人们把100元钱存进银行的时候,银行必须把一笔钱缴存到中央银行。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10%,银行接受100元的存款就只能贷出90元,其余的10元要缴到中央银行;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5%的话,银行可以贷出95元,剩下的5元必须缴到中央银行。当法定准备金率向下调整时,就是把货币供给的龙头打开了,商业银行可以贷出的钱自然多了。所以,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的时候,等于钱已经从银行流出来,就在开始给经济加油了,就像给汽车加油一样。
如果中央银行拧紧货币供给的龙头,提高法定准备金率,那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例如,中央银行觉得宏观经济太热了,放出去的贷款太多了,快要产生通货膨胀了,甚至通货膨胀率已经很高了。这时,中央银行就拧紧龙头,例如,把法定准备金率从5%提高到15%,即提高了10%,原来商业银行可以贷出95元,现在只能贷出85元了。可是商业银行过去都是按照5%的法定准备金率贷款的。又如,商业银行有1亿元人民币,按照5%的法定准备金率,缴存500万元的法定准备金,可以贷出9500万元;而现在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15%,这1个亿就只能贷出8500万元了,这时商业银行要收回多贷出去10%的钱,要从企业中把1000万元赶快收回来缴存到中央银行。由此会导致一系列追讨资金的行为发生。所以,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手段。
中央银行打开货币供给的龙头是容易的,但关上就难了。因此在用这个法宝的时候是慎之又慎了。如果你某一天听到中国人民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时候,就知道商业银行将会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因为它的钱都贷出去了,必须马上收紧信贷。所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这个手段不经常使用,它是非常强烈的手段,它强迫市场资金逆向循环,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
以中国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0.5个百分点大约会冻结2000亿元资金,而且这已经是央行自2006年以来第9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7%提高到13.5%,冻结资金达1万亿元人民币。这些钱都流进了中央银行,这已经给市场足够强烈的风险信号。但是在中国超过1.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20万亿人民币的GDP以及超过18万亿居民储蓄的市场环境下,央行动用法定准备金率工具能起多大力度的调控作用,已经是一个崭新的挑战难题。
货币政策第二个法宝是贴现率。什么是贴现率?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保管各商业银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也贷款给这些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叫做贴现率。我们来看中央银行是怎样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例如,你有一张1万元的国债券,还没有到期,但急需要用笔钱,于是你把这张国债券拿到商业银行去换成现金。这时,商业银行不会把你债券票面利息如数给你,银行要扣掉一些手续费。商业银行收下这张票据后,如果暂时还不需要钱时,它就可以一直放在手里,等到期时兑现,赚取债息。如果商业银行也急需现金,它就要把这张债券送到中央银行去贴现贷款。中央银行收下这张票据后,按自己规定的贴现率放款给该商业银行。
如果贴现率很高,商业银行去贷款付出的代价就大,说明这时央行不愿意把钱放出来,中央银行实行的货币政策是趋紧的。相反,如果央行给商业银行一个较低的利率,商业银行缺钱时就愿意找央行去借款、去贴现,说明央行这时愿意把钱放出来。所以,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给的闸门,而且严格说起来,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唯一可以直接规定的利率。
美联储每个月在做什么?其实主要就是在商定这件事,决定联邦储备银行贴现率的高与低,也就是决定美国利率的升与降。那么商业银行的利率究竟是由谁来决定的?在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既不是政府规定的,也不是中央银行决定的,利率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这一点必须强调,我们要着重理解。为什么说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因为市场经济国家的所有价格都是由市场决定的。正如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租金是使用土地的价格一样,利率是使用资金的价格,这个价格是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人们用什么样的价格借钱,要由市场对资金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实际上就是这样。
我们已经知道,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有的价格都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资金的价格也不例外。例如,为什么美元的市场利率有时候高有时候低呢?如果美国到处都有商机,市场很好赚钱,很多商家都需要美元的话,美元的需求就会大于供给,这时,美元的利率就高;相反,如果大家都不看好美国经济,都不要美元的话,美元的供给大于需求,这时,美元的利率就低。因此,利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所以,中央银行能够决定的不是商业银行和资金市场上存贷款的利率,它决定的只是一个贴现率,在中国叫做再贷款利率,在美国叫做联邦基金利率。中央银行就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也就是贴现率,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施加影响。(www.daowen.com)
当商业银行找中央银行借钱的时候,如果央行给它的贴现率高,这就是告诉商业银行要谨慎贷款。如果原来贴现率是5%,现在变成了10%,那就说明通货膨胀严重了,央行想拧紧龙头,不准备把钱放出去。如果商业银行用10%的贴现率拿到了这笔钱的话,它再向外贷款时,就得高于10%以上利率贷出。面对这么高的贷款成本,企业自然也就不去贷款了,因为要赚回比10%更高的利润很难。这样一来,过热的经济就被压了下来,企业不去贷款投资了,人们不去贷款消费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下来。这样,通货膨胀率就被控制住了。
中央银行虽不能决定商业贷款利率,但可以通过贴现率来影响商业贷款利率水平的高低。中国的利率目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的,所有商业银行必须贯彻执行,但将来一定会改变。利率由市场来决定,这才能使资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如果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就意味着很大一笔钱要被锁定起来,不能参与正常的经济循环。而提高中央银行贴现率,商业银行贷款困难了,企业借款也困难了,经济运行速度就要减慢,经济规模就会缩小,它也是一个比较强硬的手段。所以,中央银行也不能经常调整贴现率,因为利率杠杆一动,引起的动静太大。
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第三个法宝是公开市场业务。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呢?它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操作,买进或卖出债券。这些债券有三个月期的、半年期的、一年期的、三年期的、五年期的不等。例如,有些企业手中有一笔闲钱,既不想投资,也不想再扩大生产,更不想进股市,因为风险太大。于是它们决定买政府债券,因为债券的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风险又小于股票,所以它们就买了债券,那么,中央银行做什么呢?如果中央银行发现经济太冷了,它就决定打开货币龙头,怎么打开呢?就是在公开市场买进债券。
我们说当经济太冷的时候,市场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钱,是现金。这时中央银行需要采取的措施是买进债券。它收回的是大家手中的债券,放出来的是现金。这样即是打开了货币供给的龙头。当它发现经济太冷了,东西都卖不出去,大家手里拿着债券,既不去消费,也不投资,这怎么能行?于是,央行开始收购大家手中的债券,把钱放出来,鼓励大家去消费、去投资、去买股票,反正做什么都行,只要合法。央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回升。
那么,中央银行在哪种情况下会卖出国债呢?由于经济过热,继续热下去将会出现泡沫,通货膨胀率上升,市场有更多资金去投资和消费,这时中央银行就会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大家购买国债时,把手里的钱给了中央银行,换回来的是国债券。央行会给一个比商业银行存款更高的利率吸引人们买债券,让人们愿意持有国债。当人们持有债券时,就没有相应的钱去消费、去投资了,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开始减少,经济就会适度降温。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相对频繁地进行。它对经济进行微调,针对市场资金余缺的具体时间和领域进行操作,它不像法定准备金和贴现率那样猛烈。所以,这个手段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可是在我国使用得还不够灵活,以后会逐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
由此可知,一国的中央银行在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的时候,一般都被看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有重大的变化。因此,一般情况下央行不经常使用这两个法宝,尤其是不经常动法定准备金率。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治理经济,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时,央行的货币政策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中央银行功能会越来越健全,运用货币政策三大工具调节经济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我们要学会看这些指标,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中央银行该动用什么货币政策工具了。或者反过来说,当我们看到中央银行动用了什么工具来调节市场资金供求时,就会知道这意味着经济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将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