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消解囚徒困境:如何处理利益冲突

消解囚徒困境:如何处理利益冲突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用专业的术语解释就是:博弈论是研究当决策者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决策者所做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囚徒困境里的那两个罪犯是被单独审问的,不能相互商量。可惜正如上面揭示的,这些联盟处理利益驱动的“囚徒困境”,双赢也就成为泡影

消解囚徒困境:如何处理利益冲突

曾经有一个富豪在家中被谋杀,同时他的财产被盗。经过多方努力,最后警方在侦讯中找到了两名嫌疑犯甲和乙,并且在他们家中搜出了被盗的财物。但这两个人都否认自己杀人,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先发现富豪被杀后,他们才进屋偷了一些东西。于是警方在将甲、乙隔离的情况下分别对他们说:因为偷东西已有确凿证据,这将被判刑1年;如果拒不坦白杀人而被另一方检举,则将被判刑30年;如果坦白杀了人将判刑10年;此时如果检举他人,而另一方抵赖的话,则检举者可受奖无罪释放。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甲乙二人将会做出什么选择。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或“囚犯两难选择”。

其实,这个方案是警察精心策划诱使罪犯招供的。在经过权衡之后,两个小偷会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只有坦白。为什么呢?他们各有两种选择:否认杀人或承认合伙杀人。最好的结局是双方都否认杀人,大家都判1年监禁的偷窃罪。但由于二人被单独隔离,不能串供,万一被对方出卖,对方可获无罪释放的宽大处理,自己则被从严判处30年徒刑。所以还不如承认杀人,被判10年徒刑的风险小,而且如果对方不承认的话还可得到无罪释放的宽大处理。换言之,对甲而言,在乙承认杀人的条件下,自己也承认(判10年)比不承认(判30年)更合算;在乙不承认杀人的条件下,自己承认(无罪释放),也比自己不承认判1年更合算。所以最合理的选择是承认杀人。同样的分析也适用于乙。因此最后的结果必是双方都承认杀人,各被判10年刑,原本对双方最有利的结局(都不承认杀人,各被判1年刑)却不会出现。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用专业的术语解释就是:博弈论是研究当决策者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决策者所做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也就是说,当一个决策者的选择受到其他决策者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决策者选择时,那么这个决策者所要做出的决策的内容。

博弈是指游戏时双方互相猜测对手的心理的过程,即在对手作出可能选择时,我方应该如何做才能取胜。通俗地说,博弈论就是你要为自己做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其他人干的事将要对你产生的影响,同样道理,其他人做什么事也得考虑你对他的影响。一个比喻是,你在一个屋子里,屋里有很多人。这时候,屋里突然失火,火势很大,无法扑灭。此时你的目的就是逃生。你的面前有两扇门,左门和右门,你必须在它们之间选择。但问题是,其他人也要争抢这两扇门出逃。如果你和很多人一样选择同一扇门,那么你将因人多拥挤、冲不出去而烧死;相反,如果你选择的是较少人选择的那扇门,那么你将得以逃生。在不考虑道德因素的情况下,你将如何选择?——这就是博弈论。

囚徒困境里的那两个罪犯是被单独审问的,不能相互商量。所以,甲在回答时就得考虑乙是怎么说的;乙在回答时也要考虑甲是怎么说的。甲和乙就会在互相揣测对方的说法后,最终做出对自己个人最有利的回答:那就是坦白。博弈论引入经济学,引起经济学的“博弈论革命”,也只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就是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改造经济学的思维,推进经济学的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纳什博士在内的3位博弈论专家,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人们想要了解博弈论的热情自然也被激发了。博弈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占据主流的基本分析工具。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第三,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www.daowen.com)

我们再分析一个简单的经济例子。经济学把两个企业联合起来垄断或几乎垄断了某种商品的市场,称为双寡头经济。双寡头经济是经济生活中最典型的博弈现象。例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之间的竞争。

它们竞争的目的当然是增加自己企业的利润。可能有些读者会想,要增加利润,只要提高商品的价格,东西卖得贵了,赚钱不就多了吗?的确,如果一家企业垄断了整个市场,提高价格当然会增加利润,如果存在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消费者可以在两家之间选择,这时候,提价不仅不能增加企业利润,反而可能会使自己的利润下降。这里,重要的因素是市场份额。如果你提价,对方没有提价,你的东西贵了,消费者就不买你的东西而买你对手的东西。这样,你的市场份额下降很多,利润当然也就急剧下降。这个道理,历经市场经济洗礼的读者都明白。而如果对方的价格没有提高,生意却比原来好得多,利润也就大幅度上升。但是,如果两家企业都采取比较高的价格,消费者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再贵也会买,这时两家企业的利润都会上升。

假定两家企业都采取比较低的价格,可以各得利润30亿美元;都采取比较高的价格,各得50亿美元;而如果一家采取较高的价格而另一家采取较低的价格,那么价格高的企业利润为10亿美元,价格低的企业因为产品多销,利润将上升到60亿美元。究竟是采取较高的价格好呢,还是采取较低的价格好,这时两家企业都面临着博弈或对策。可口可乐考虑到:如果百事可乐降价我也降价,将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百事可乐价格不变我降价,也会获得更多的利润。百事可乐也会这么分析,很明显,双方价格大战的结果是都取低价各赚30亿美元。为什么两家企业都要进行价格大战呢?那是因为每家企业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以对方为敌手。在价格博弈中,只要以对方为敌手,那么不管对方的决策怎样,自己总是认为采取低价策略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就促使双方都采取低价策略。

在大家都熟悉的国内家电大战中,虽然不是两个对手之间的博弈,但由于在众多对手当中,每一方的市场份额都很大,每一个主体的行为后果,都很受对手行为的影响。因此,其情景大概也是如此。如果清楚这种前景,双方合作起来,都实行比较高的价格,避免了价格大战,双方都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利润。有人把这样一种合作的做法,叫做“双赢对局”。在上述企业价格大战博弈之中,如果双方联手都不降价,双方将都是“双赢对局”的赢家。可惜正如上面揭示的,这些联盟处理利益驱动的“囚徒困境”,双赢也就成为泡影。五花八门的价格联盟总是非常短命的,道理就在这里。

许多商战的对策形势,都可以像价格大战那样,归结为“囚徒困境”的形势。所以,当企业在进行价格大战的时候,我们说它们陷入了“价格大战的囚徒困境”。显然,对于企业来说,在经营上运用博弈论的一些方法将会大有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