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可能客观地评价校园分时租赁项目的运行效果,可持续发展工作组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估。
Shaheen等学者提到北美当时分时租赁的共同目标如下[8]:
① 较少的交通拥堵以及私家车数目。
② 通过分时计费平摊租赁、保险和维修费用,减少用车开销。
③ 通过引入新能源汽车以及减少私家车出行里程实现节能减排。
④ 通过减少停车位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
⑤ 提高出行模式,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出行的机动性。
印第安纳大学希望它们在2009年实行的分时租赁计划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因为课间格外拥挤,我们希望通过分时租赁项目减少校园内的私家车使用量。通过为学生、教职工、城市居民和公司职员提供按小时或者里程收费的分时租赁服务,为减少交通拥堵和降低出行量做出贡献。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出行替代方案,该项目是近期学校的主要规划,也是改善城市发展政策的有效措施。我们也希望分时租赁能够减少大家对停车位的需求,促进人们采用公交、步行、自行车和拼车等绿色方式出行。我们希望人们通过有意或无意地使用分时租赁汽车,减少对自驾车出行的依赖,从而减少总的汽车行驶里程。”
通过对不同大学的调研,图7-11罗列了它们采用分时租赁的目的,其中大部分与现阶段对分时租赁的研究以及印第安纳大学的期望相吻合。(www.daowen.com)
图7-11 校园分时租赁实行目的统计(N=23)
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希望分时租赁能够缓解停车位的紧张,并减少学校内的私家车数目,也符合先前印第安纳大学对于校内出行模式现状的调研结果。
(2)分时租赁汽车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所有参与调研的大学都认为分时租赁帮助它们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是普遍缺乏进一步量化的评估体系。举例来说,作为促进校园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环节,仅仅基于运营数据去判断分时租赁是否减少了校内的私家车数量并不太现实。如果要进行合理的评估,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比如一些大学调查了分时租赁汽车的会员增量与在校人员对停车许可证的购买量的关系,发现呈负相关,这可以视作校内私家车数量减少的一种良好反馈。
(3)是否有正式的评估体系
除了记录运营数据和必要开支,并没有学校建立运营效果的评价体系,这是大学分时租赁项目需要改进的方面。
(4)是否有未预见的结果以及解决措施
大多数学校表示开展分时租赁以来收到的几乎都是正面反馈,即便有建议,也是希望增加车辆数目和加大宣传力度,以及一份希望在秋季就开展分时租赁而不是等到春季的提议。有一所大学表示,只要保险方面能够放宽政策,它们就会考虑把分时租赁的最低年龄限制从目前的21岁降低到18~20岁。另外一所大学提到用户主要投诉的是约车难和车辆保洁的问题,为此学校专门与运营商进行了沟通,增加了车辆运营数量并提高了保洁的质量。还有一所大学提到它们更倾向在项目之初与运营商签订一份简略的合同,随着项目的规模增大,再就学校收益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协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