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享出行的主要形式

共享出行的主要形式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共享单车模式很好地将自行车与其他交通工具进行结合,解决了用户短途出行的需求。图2-3所示为2017年前后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进行规范已经开始引起政府的重视。

共享出行的主要形式

978-7-111-60008-4-Chapter02-2.jpg

图2-2 共享单车

广义的共享出行按照交通工具的不同可分为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巴士、共享汽车以及其他可以实现共享的交通载具,不同的共享出行方式各有侧重、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全方位的共享出行体系,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1)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见图2-2)是指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等区域提供的自行车共享服务,多采用共享租赁模式。在当前城市化大幅迈进的背景下,人均日交通里程逐渐增加,自行车的角色逐渐淡化。但共享单车模式很好地将自行车与其他交通工具进行结合,解决了用户短途出行的需求。同时其作为低碳出行的有效示范,对社会节能减排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2007—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引进国内,分城市进行管理,这一阶段多为有桩单车,较低的车桩分布密度导致用户出行体验较差,共享单车推广较为缓慢;第二阶段为2010—2014年,开始出现由企业主导的共享单车,经营管理理念有所改善,市场运行效率有所提升,但仍以有桩单车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共享单车的发展;2014年之后进入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提升,以摩拜和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车载定位芯片使得共享单车摆脱了车桩的限制,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在日常出行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2-3所示为2017年前后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

978-7-111-60008-4-Chapter02-3.jpg

图2-3 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3]

进入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依旧保持着高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6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3000万人。市场集中覆盖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人口密集省份的省会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有较大市场尚未开发。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市场开始慢慢分化,最早在国内探索共享单车的ofo和摩拜已经共同占据了多于90%的中国市场,而其他各小型共享单车企业总计不过7%,这表明较为依赖资产的共享单车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效应。其他起步较晚的共享单车品牌,需要创新经营理念,提供差异化服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挖掘潜力用户。发展过快的共享单车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无桩单车随意停放,增加了市政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同时也存在用户押金的规范管理问题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进行规范已经开始引起政府的重视。

(2)共享电单车

共享电单车(见图2-4)作为共享单车的衍生品,其产生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期,尚未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类似,采用类似于分时租赁的方式和“里程+时间”的计费方法,用户在注册缴纳押金后即可使用。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共享电单车提供更宽泛的出行覆盖范围,现有共享单车的续驶里程多为25~30km,而小鹿电单车的续驶里程更是达到了60km。

978-7-111-60008-4-Chapter02-4.jpg

图2-4 共享电单车

共享电单车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共享电单车由于需要定期进行充电,增加了运营商管理难度和成本,也降低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其次,共享电单车相较于共享单车系统更为复杂,更易受到损坏;再次,共享电单车还会遇到电池长期使用之后的电池老化问题,续驶里程大打折扣,用户体验变差,如何对电池进行有效的维护和回收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最后,共享电单车本身由于更高的车速降低了其安全性,其发展也受到了相关交通法规的限制。

(3)共享巴士

共享巴士(见图2-5)是指基于大量用户出行数据为用户定制线路的共享出行模式,主要针对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上班人群,其有别于传统的公交系统,可提供更加快速、舒适、准时的出行服务。用户可以单次购票也可选择包月的形式,选择适合自己长期往返的线路,同时可向运营提供商反馈自己的出行需求,供运营商进行线路拓展参考。

通勤时间过长一直是上班族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准时性和舒适性,出租车或者专车服务又价格高昂;另一方面,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班车利用率不高,但企业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共享巴士则较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缺,根据上班族量身定制的路线满足了上班族的出行时效性,大巴本身相较于公交和地铁又提供了更佳的舒适性。共享巴士最早由小猪巴士在2014年于深圳开创,开启了国内共享巴士的大幕,此后嘟嘟巴士、易到巴士、嗒嗒巴士等20多家互联网巴士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共出行领域,共享出行巨头滴滴出行也于2015年开始涉足共享巴士市场。

978-7-111-60008-4-Chapter02-5.jpg

图2-5 共享巴士

但共享巴士的发展进程却并不像共享单车那样蓬勃,2015年,共享巴士市场遭遇资本寒流,相当一部分运营商退出了市场,“滴滴巴士”也于一年之后改名为“滴滴公交”,逐步淡出了共享巴士市场。此后虽然不断有新的企业步入共享巴士市场,但始终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共享巴士发展较为惨淡,一部分原因在于盈利趋势不明晰,导致无法得到充足的资本注入,共享巴士相较于共享单车在初期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利润回报周期更长;同时传统公共交通(如公交车和地铁等)经过长期发展已相当成熟,客户保持率较高,共享巴士短时间内无法从传统公共出行市场吸纳大量客户,这进一步加剧了共享巴士运营商初期的资本危机。

(4)共享汽车

1)汽车租赁(www.daowen.com)

汽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租赁经营人将租赁汽车(包括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汽车租赁的实质是在把汽车的产权与使用权分开的基础上,通过出租汽车的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一种经营行为,其出租的“商品”除了实物汽车以外,还包含保证该车辆正常、合法上路行驶的所有手续与相关价值。

与分时租赁以及顺风车不同的是,汽车租赁理念较为传统,早期一般由汽车租赁公司购买汽车并持有汽车的产权,然后将使用权进行出租并盈利,后期出现了一些汽车租赁服务提供商同时提供平台服务,即个人长期闲置车辆可在汽车租赁平台进行登记,同时租车者可在平台选择与自己使用时间和车型需求相符合的车辆。租赁周期遵照1997年颁布实施的《汽车租赁试点工作暂行管理办法》中的规定,15天以下为短期租赁,15~90天为中期租赁,90天以上为长期租赁。

汽车租赁对于个人主要有以下优势:首先,消费者可以持续体验到最新的车型,而汽车作为使用周期较长的产品,购买汽车可能使消费者自身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汽车性能外观体验;其次,自购买车辆之后的维修和保养都会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困扰和不便,汽车租赁则为消费者避免了这方面的忧虑,而且汽车租赁公司往往都会为消费者提供保险服务,进一步优化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最后,私家车即使在不经常使用的情况下仍然会为消费者带来持续的成本支出,比如停车费用、保养费用、年检费用等,采用租车的方式实际上间接地为消费者降低了使用成本。

978-7-111-60008-4-Chapter02-6.jpg

图2-6 分时租赁

2)分时租赁

分时租赁(见图2-6)与传统汽车租赁类似,用户获得一段时间内汽车的使用权,并为之支付相关费用。分时租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比网约车模式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自助消费直接实现车辆调用,方便快捷;同时分时租赁还具有租还车简便、灵活等特点,仅需通过手机App注册,就可以按需用车、按时计费,满足用户在城市区间内的短途出行需求。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汽车共享的技术需求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汽车共享业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扩展功能。

与传统的汽车租赁不同,分时租赁多指短时短途出行,通常限于城市内部使用,传统汽车租赁多指以天为单位的长期租用,路程时间跨度较大。分时租赁所提供的服务方式也与汽车租赁有较大差别,分时租赁往往在城市内部设置有分布广泛的网点,用户可就近借车、就近还车,利用先进的终端支付、身份认证和平台信息共享技术,省去了烦琐的借还手续。从服务提供商的运营属性上看,分时租赁一般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汽车,通常与传统车企进行合作,减少了对固定资本的依赖性,充分利用了各方资源,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精细化运营;传统汽车租赁则是重资产性产业,业务的扩展和维持均需要大量固定资产,运营成本较高。

分时租赁相对于私家车以及传统的汽车租赁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分时租赁将原来单辆车的购买成本及使用成本进行分摊,使得用户出行的费用进一步降低。同时,分时租赁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简化了借车和还车程序,在终端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体验,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时刻将最新的车辆信息提供给用户群体,保证了车辆信息实时有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位置和使用需求就近选择车辆。汽车共享短时短途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合,在停车地点设置充电桩,在无人使用时对车辆进行补电。共享纯电动汽车不仅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的社会需求,而且也更利于对车辆进行统一管理。

3)顺风车与拼车

顺风车(见图2-7a)是指出行路线和时间交叠的几个人共同乘坐同一辆车出行,车费由几位乘客共同承担的出行模式。其实质是打破单辆车的限制,将车辆零散为若干个空闲座位,满足出行计划相同的乘客需求。顺风车最早在韩国、希腊以及欧美地区开展,主要以出租车的“合乘制”运行,后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在我国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已经率先开展了相关服务的试运营。

与顺风车类似的还有拼车(见图2-7b),两者的不同点在于顺风车是以车主为中心,车主利用空余的车位捎带有相同出行计划的乘客,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拼车是指多个出行计划相同的人共同合租同一辆汽车,费用由几人共同分担。按照应用场景又可分为市内短途合乘、跨城市长途合乘等。

978-7-111-60008-4-Chapter02-7.jpg

图2-7 顺风车与拼车

顺风车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提升了交通运行效率,通过出行车辆的空闲座位对零散乘客进行吸收,一方面提升了车辆的满载率,降低了人均出行能耗和排放;另一方面减少了汽车数量,缓解了交通压力,提升了社会运行效率。对于个人来讲,无论是车主还是乘客,都通过对车费的分担降低了自身的出行成本。

4)专车

专车是指互联网约车平台为商务出行人群提供专人专车的优质出行服务,有别于传统的出租车,其特色在于主打商务用车市场,一般采用中高档汽车,筛选经验丰富的司机,车内配备有各类出行用品,同时全程提供标准化商务礼仪服务。专车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满足实时预约的功能需求,提供周围可预约的车辆位置信息,并有经济、舒适、豪华等各类车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专车以统一的标准化服务、高端的硬件品质以及舒适贴心的出行体验保证了用户的满意度,与传统的出租车进行差异化市场经营,互有补充,丰富了交通市场的内涵。

综上所述,汽车的主要共享模式如图2-8所示。

978-7-111-60008-4-Chapter02-8.jpg

图2-8 汽车的主要共享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