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享经济的核心环节探析

共享经济的核心环节探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求池与供给池匹配在共享经济中,协同消费被认为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如图1-5所示。协同消费以部分使用权为支撑、以特定平台为中介来消费共享资源的产品和服务,无须永久持有所有权以及承担相关的义务。在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效能上,协同消费比买断式消费更具有优势。协同消费是共享经济中共享产品和服务需求池的基础。共享经济的实质是交易成本最小化。平台是共享经济的核心载体,是连接供需双方的核心节点。

共享经济的核心环节探析

共享经济在短短几年内已成为经济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一种新模式,在于其具有独特的内在运行机制和驱动力。共享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涉及共享产品与服务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需求池与供给池匹配、多方市场平台建设或新连接机制贯通、信用机制与信用约束缓释、规模经济与边际成本递减以及细分市场形成与长尾效应实现等核心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资源配置系统[4]

(1)共享产品与服务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共享经济的基础是闲置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暂时分离,并且闲置资源的使用一般以重复、高频、高效作为基本特征,强调的是存量的盘活、闲置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供需双方为共享付出相对较低的成本,共同享受共享产生的红利。从宏观角度出发,共享经济可以有效减少个人对资源要素的占用规模和占用时间,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能源压力

(2)需求池与供给池匹配

在共享经济中,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被认为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如图1-5所示。协同消费以部分使用权为支撑、以特定平台为中介来消费共享资源的产品和服务,无须永久持有所有权以及承担相关的义务。

978-7-111-60008-4-Chapter01-5.jpg

图1-5 协同消费

协同消费使得分散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可以通过相应的平台形成集聚效应,从而对没有所有权、注重使用权的产品和服务形成规模效应,使得闲置资源或者特定产品与服务供给(比如租赁)成为成本收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效能上,协同消费比买断式消费更具有优势。协同消费是共享经济中共享产品和服务需求池的基础。

与以协同消费为支撑的需求池相对应的是基于平台集聚功能而产生的供给池。共享经济通过技术、流程、机制、组织等创新使得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并低于共享资源的再生产成本,使得交易成为创造收益的途径。共享经济的实质是交易成本最小化。甚至,共享经济凭借技术的优势使得边际成本逼近于零,从而使得共享经济提供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同时,互联网技术使得服务获得信息成本大大降低,信息支撑下的社会网络集聚效应使得服务供给更加容易获得规模效应和专业化细分,供给者可以发挥专业化优势并突破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瓶颈。

供给需求关系如图1-6所示。

978-7-111-60008-4-Chapter01-6.jpg

图1-6 供给需求关系

(3)多方市场平台建设或新连接机制构建

互联网时代,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分类、多人参与、自动匹配以及重复交易,闲置资源就可以转化成为有效的社会资源,闲置资源可以不排他地被使用而呈现一定的公共性。网络平台是共享经济的核心支撑,基于网络技术的优势,共享经济中的闲置资源在供方与需方之间进行高效配置,实现“物尽其用”和“按需分配”。(www.daowen.com)

平台将分散的需求和分散的供给集中并连接起来,分散需求的集中过程相当于构建需求池,分散供给的集中过程则相当于构建供给池,平台的功能则是建立两个池子的联通机制,促成供需双方建立不需要转移所有权的共享机制,对于原来传统的中介机构而言是一个去中介的过程,削弱了传统服务中介机构的职能。比如在互联网金融中,新兴平台弱化了银行等传统支付清算和信贷服务中介机构的作用。

平台是共享经济的核心载体,是连接供需双方的核心节点。平台的正反馈机制与平台供需双方的数量紧密相关,当供需双方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信息收集、分类、交互将更加有效,供需的匹配将更为顺畅,并使得成本收益变得可持续。本质上,在技术支撑、反馈机制以及匹配交互的支撑下,平台又成为一个具有新中介功能的主体,形成共享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新平台,这是一个再中介的过程。

共享平台从去中介到再中介的过程是一个双边平台到多边平台的演进过程。平台发挥闲置资源利用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是供需双方可低成本接入平台体系。在初始阶段,共享平台是共享资源提供方和使用者之间直接交易的中介机构,形成的是双边市场平台。由于共享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匹配还需要其他的相关机构参与,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快递服务、广告机构等,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多边市场平台。共享平台基于开放性逐步成为多边平台,是连接产品与服务供给者和消费者的新中介,并提供信息归集、供需匹配、交易结算以及其他服务,这既是再中介的过程,也是供给和需求建立新的连接机制的过程。

(4)信用机制与信用约束缓释

共享经济是陌生社会成员之间基于技术和信任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顺畅运行的一个潜在前提是信任或信用机制的建立。在共享经济资源(特别是非有形资源)的供给与服务过程中,信任与信用是供需匹配得以进行的关键,信任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是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用户评价机制、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征信功能和外部征信导入等成为共享平台健全信任机制的基本配置,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披露机制可以强化共享经济参与市场主体的信用透明度。

在共享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更加注重这种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透明过程,这是一种具有自我强化作用的信用征集机制。对于提供者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提升服务的水平,避免出现被需求者重复“差评”,以保证自身信用水平。在一个多边平台体系中,这种信用机制还与供需双方的其他需求服务供给紧密相关,比如一个电商平台供应商需要向平台或合作金融机构申请金融产业链服务时,信用评价结果就可以作为供应商信用利差定价的基础,从而可让金融产业链服务商甄别风险较小、信用较高的客户,或者通过提高利率水平来降低潜在的违约损失。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信用征集机制可以为共享经济的相关服务设置差别定价。鉴于此,由此形成信用的硬约束,是共享经济够顺畅运行的“软件”基础。

(5)规模经济与边际成本递减

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服务平台,形成共享资源的集聚,规模效应日益凸显,共享经济服务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共享经济由于市场组织模式的差异化使得其在交易成本方面具有系统性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成本和执行成本两个领域。在信息成本方面,由于具有开放性,共享经济使得信息管理、资源配置、报告制度等实现集约化和差异化;在执行成本方面,共享经济依托非正式社会关系、平等性互惠机制等替代强制执行方式降低执行成本。互联网可以从技术角度实现使用权分享,提高市场效率。

(6)细分市场与长尾效应实现

在共享经济中,部分产品和服务领域市场被传统产品和服务机构所忽略,从而成为共享经济参与其中的细分市场。例如,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往往是金融机构不重视的市场主体,但是,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金融解决了金融服务成本高和金融服务便利性差的问题,并快速地促进了利率市场化,深刻改变了传统银行机构“存款立行”的经营模式。再比如“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服务是传统交通服务机构所不愿意参与的细分市场,但是,共享经济通过共享单车模式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服务问题。

细分市场之所以能够成为商业可持续的市场依托,并可以成为市场拓展的根据地,主要在于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及应用下,重构了部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收益结构,从而使得“长尾效应”(Long Tail Effect)充分突显。在统计学中,一个变量最为典型的定量模型就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最高部分就是“头”,两侧逐步平滑的部分就是“尾”,最重要的需求(主流需求)集中在头部附近,而分布在尾部个性化、分散化和数量巨大的需求则是长尾需求。长尾效应是指长尾需求累积的结果可能会比一个主流需求规模更大,即分散、小额、但巨量的需求累积可能产生成本收益较好的新市场,如图1-7所示。

978-7-111-60008-4-Chapter01-7.jpg

图1-7 长尾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