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对外政策的综合考量:平衡好发展、国际责任和认同

中国对外政策的综合考量:平衡好发展、国际责任和认同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之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仍保持较快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越来越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2016年5月,中国已与79个国家和3个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对外政策逐步从过去的“韬光养晦”走向“积极进取”,这意味着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也客观上要求中国的宏观调控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二是如何提高中国发展理念的国际认同。

中国对外政策的综合考量:平衡好发展、国际责任和认同

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1992年邓小平谈中国发展问题时指出“我们再韬光养晦地干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在国际上发言的分量就会不同”。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也成为当时指导中国应对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方针,中国也由此全力集中发展经济,依托自身改革开放、要素低成本竞争优势等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投资冲突加剧,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冲击,越来越无力回应地区安全、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国际协作等议题。相比之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仍保持较快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越来越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也正在从区域性大国逐步成长为全球性大国,自身对外合作定位也开始有所转变。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加积极寻求融入和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体系,着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提出加入服务贸易谈判申请,促进环境产品清单和信息产品扩围谈判。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近几年,中国在全球治理和规则重构方面变得更加积极进取,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AIIB)应运而生;践行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理念,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截至2016年5月,中国已与79个国家和3个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推动与亚太、欧亚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成功举办APEC和G20会议,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对外政策逐步从过去的“韬光养晦”走向“积极进取”,这意味着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也客观上要求中国的宏观调控需要考虑更多因素。(www.daowen.com)

一是如何平衡好自身经济发展与承担全球协调责任。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过程中,政策上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本国的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各国利益的协调、政治、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因素。尽管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目前人均GDP超过8500美元,与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相去甚远,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正处于阶段更替、结构转换和动力切换的关稳时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竞争也更加激烈。反观二战后迅速崛起的美国,当时其人均GDP已超过13000美元(以2009年价计),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且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参与和承担国际事务的过程中,中国仍需要坚持合作共赢,利人首先要利已,在伴随自身不断强大的过程中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和承担国际责任。

二是如何提高中国发展理念的国际认同。过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上“中国崩溃论”与“中国威胁论”交替出现,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怀有疑虑甚至是敌意。因此,中国需要加强总结自身发展实践、经验,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让更多国家理解、接受和认可,这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协调国际合作的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