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形势研究预测,提高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加强形势研究预测,提高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宏观调控的实践证明,正确地把握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据此确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方向,对于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对经济形势的把握就需要提高分析预测能力,提高政策的及时性和前瞻性。但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前瞻性仍有欠缺之处,在近几次调控中未能及早发现问题,实行预防性调控。

加强形势研究预测,提高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中国宏观调控的实践证明,正确地把握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据此确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方向,对于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对经济形势的把握就需要提高分析预测能力,提高政策的及时性和前瞻性。在吸取了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前期三次调控中由于动手晚、延误最佳时机等教训之后,随后的几次宏观调控均认真进行跟踪分析研究,进行科学预测,根据月度、年度形势分析预测,及时把握经济形势走向和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苗头和动向,及早动手,采取措施,进行调控。由于发现问题早、动手比较快,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明显改进,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全面蔓延和扩大,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趋冷向通缩的转化,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

但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前瞻性仍有欠缺之处,在近几次调控中未能及早发现问题,实行预防性调控。例如,从事后来看,如果充分考虑1993年以来实行的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滞后效应,并在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就能及早地预计到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从而更早一些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向,那么,1998年和1999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不会下降那么快和那么多。再如,2003~2007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如果充分考虑到原来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调整后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实现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从而对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到2005年才进行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不是到2007年才进行调整,而是更早一些,那么,这期间发生的经济偏热状况可能会轻一些,缓解的时间可能会早一些。(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