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准则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准则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准则主要有均衡准则、协调准则、速度和效益并重准则、经济和社会统一准则、对策与目标统一准则和可持续发展准则六项。各种资源的结合程度、方式不同,产生的区域经济发展效果截然不同。战略目标是理想、愿景和发展指标的统一。“理想”是最高层次的,它是区域战略主体的最终追求,因而它是抽象的,不具有形态、情景和期限。总之,在研制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遵循创新特别是战略手段创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准则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准则主要有均衡准则、协调准则、速度和效益并重准则、经济和社会统一准则、对策与目标统一准则和可持续发展准则六项。

(一)均衡准则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心和边缘就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从一国之内来看,就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从一个地区来观察,就是城乡之间的关系;从一个城市来观察,就是市区和郊区的关系[12]

中心和边缘的存在有其相互依存的一面,如城市里集中了工业和商业,相应地也汇集了科技文教事业;而农村里则主要经营农业。这种产业分工格局使城乡之间在经济上有一种内在联系,农村为城市提供粮食、原料和劳动力,而城市则为农村提供日用工业品和机器设备。城市里的商业和服务业则为城乡之间的交流服务。这是城乡之间,即中心和边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一面。但是,更突出的是城乡之间,也即中心和边缘之间的差别、摩擦和矛盾。

(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现代的先进的生产力集中在中心地带,而传统的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则集中于边缘地带,因而中心和边缘的生产方式迥然不同。

(2)社会文明程度的差别。现代的科学技术、高等教育、文学艺术和时尚的文化理念等都集中在中心地带,传统的手工技术、初等教育、过时的理念和缺乏文化气息等则集中在边缘地带。中心和边缘的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甚大。

(3)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别。中心和边缘地带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别比较明显。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别不应只看数字的多少,更应注重由收入水平的差别而引发的教育水平、生活方式、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别。

(二)协调准则

协调准则主要是指优势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协调,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结合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区域经济

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客观依据在于:

(1)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2)原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区域差异。

(3)充分利用生产专业化、集中化、联合化的效益。

(4)各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运输地理和国防地理位置的差异。

这些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派生出区域分工、区域互补和区域协调。各个区域都会利用供给量大、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换取本区域需要的、短缺的或者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实现关联区域的共同发展和整体区域的资源效益整合。

2.正确处理发挥区域优势与全面资源观的关系(www.daowen.com)

经济发展资源包括四类: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技术资源和自然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物流网络的形成,促就了社会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呈现出削弱态势。各种资源的结合程度、方式不同,产生的区域经济发展效果截然不同。全面的资源观应当是在突出依靠技术资源的基础上,追求认识和处理自然资源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的关系。

3.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正确认识历史优势与现实优势、潜在优势与现实优势的关系。区域经济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着眼于区域优势的培育和开发,既要激发区域自身优势的潜力,又要依托与关联区域的协作。

4.结合区域综合优势与区域比较利益

比较利益原则以发挥区域优势、追求分工利益、实现更加整体利益和区域局部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长期以来,在资源低价,甚至是无价的状态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换取经济发达地区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资源优势所产生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反而由他人通过技术资源优势享用,区域差距拉大是自然的事情。只有多种资源优势整合,才能挖掘区域的自身发展力。

(三)速度和效益并重准则

区域经济增长不仅表现为增长的速度,更应该表现为增长的效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曾有深刻的教训,即经济建设往往重速度、轻效益,结果是指标上的速度很高,而人民群众和社会得到的利益并不多。区域经济发展必然要表现为一定的增长速度,对不发达地区来说,由于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经济技术“位势差”,因此争取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合理的,但是这种速度必须是建立在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如何在战略上体现这一原则,使速度和效益能经常地保持下去,这个问题涉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许多方面,但关键在于完善区域经济系统结构,把速度和效益建立在优化的结构基础上。结构问题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加以考虑。通过优化区域经济系统结构来贯彻速度和效益并重的原则,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

(四)经济和社会统一准则

这里所说的经济与社会是指经济生活和经济以外的其他各项社会生活。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政治体制等的发展与完善,也依赖于社会风尚、文化观念以及人的综合素质。没有这一切,经济是孤立发展的。同时,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又为科学、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经济与社会二者相辅相成,在研制区域战略时要使二者相结合,不可偏废。

(五)对策与目标统一准则

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是对策和目标相统一的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是理想、愿景和发展指标的统一。“理想”是最高层次的,它是区域战略主体的最终追求,因而它是抽象的,不具有形态、情景和期限。战略目标是以共同理想为指针、由愿景和发展指标相整合而形成的。战略对策与战略目标不同,它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等。

战略目标和战略对策实际上就是目标和手段的关系。目标和手段必须相结合、相统一。但其不是目标和手段的简单统一,而在于如何在既定目标的条件下,使手段和对策更具有创新性。因为创新是一项战略决策的灵魂,所以创新应该贯穿于战略决策的各个要素,包括战略目标的创新、战略重点的创新和战略阶段的创新等。创新还应渗透于战略研制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包括战略方案研制、战略实施、战略调控和战略评估等。

创新更应体现在战略对策的设计和选择上。只有掌握了具有创新性的战略对策,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对策的创新性不仅表现在它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使它具有能保证战略目标又好、又快、又多、又省地实现的性能和机制。而要做到这一步,又取决于战略对策的科技含量的高低和理念是否先进以及各种战略手段能否优化组合等。总之,在研制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遵循创新特别是战略手段创新这一准则。

(六)可持续发展准则

有些地区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往往不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自认为经济的增长可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还有的提出“先污染,再治理”“先开发,再保护”的思路。这种只顾经济增长,不顾环境保护的观念导致了严重的恶果。事实上,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从短期看由于对资源再利用等方面加以限制,会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但从长期的整体利益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同步健康发展,才是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的根本目标。当前,我国由于许多环境资源被排除在市场体系之外,没有明确界定产权,没有定价,没有被纳入经济指标中,因此这方面的损失没有被计算,并在名义的经济增长额中加以扣除,所以人们对此也不加重视。有些环境问题一旦出现,几乎是不可逆的;这种不可逆性给后代人所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难以计量的。因此,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战略,才是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