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对接雄安新区,推动双赢发展

对接雄安新区,推动双赢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通互联,打造雄安新区对外联系通道。积极探索在雄安新区设置无水港,发挥对雄安新区建设的港口交通运输支持作用。一是推动运载火箭,大型航天器、卫星空间站、无人机等航空航天产业、智能制造、服务型机器人产业、信息技术、生命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对接雄安新区科技新城建设。二是统筹滨海新区海水淡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向雄安新区的输送管道,发展以电厂冷却为主的跨区域循环经济链。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滨海新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滨海新区更是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谋求与雄安新区合作的先机,借助新区发展十几年所积累的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以及独特的港口区位优势,主动对接雄安新区,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最终实现滨海新区与雄安新区差异化、互动性、互补式发展,为京津冀地区注入活力,助推京津冀早日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交通互联,打造雄安新区对外联系通道。海上交通支持。雄安新区深处内陆,没有出海口,又被赋予了“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的任务”。天津港既是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港口,又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港,具备支持雄安新区开发开放的天然优势。滨海新区要积极推进国际航运、游轮经济等服务业发展,构建以港口物流为中心的产业链,实现港口多元综合发展。积极探索在雄安新区设置无水港,发挥对雄安新区建设的港口交通运输支持作用。陆上交通互联。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以城市轨道为主的城市道路系统,推动津宝忻、津石、津承铁路天津滨海新区部分建设,加快建设京台、唐廊、京秦、滨石、塘承高速路滨海新区路段建设,加速完成京滨城际建设,打造滨海新区与雄安新区便捷高效的复合交通网络。

产业互动,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滨海新区要主动将自己的优势制造业产业链条往雄安新区延伸,既有力支持雄安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也借此机会,形成与雄安新区产业的协同联动发展。一是推动运载火箭,大型航天器、卫星空间站、无人机航空航天产业、智能制造、服务型机器人产业、信息技术、生命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对接雄安新区科技新城建设。二是统筹滨海新区海水淡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向雄安新区的输送管道,发展以电厂冷却为主的跨区域循环经济链。

金融互利,推动融资租赁项目的合作推广。融资租赁对于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有着一定的带动作用。滨海新区要发挥融资租赁的规模优势,将滨海新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在雄安新区“带土移植”,支持金融机构、企业、人才“组团式”参与雄安新区产业研发与城市建设。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基金的基础上,设立滨雄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并推动建立跨区域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平台,满足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投资需求,增强河北雄安新区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www.daowen.com)

创新互惠,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利益共同体。与雄安新区联合打造滨海—雄安创新平台,构建产业信息集成平台与数据共享中心,共建科研、教育、技术转化与产业孵化等功能集成的产业基地,实现滨海新区与雄安新区内资源要素共享、人才有序流动的创新发展格局,形成滨海新区与雄安新区技术异地协同化生产等新的合作模式[32],减少两区的区际交易成本,发挥1+1>2的协同创新效应,促进两新区高质量发展。

生态共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一直以来,滨海新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宜居生态海滨城市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7年,滨海新区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新建提升街心公园5个、植树造林1.1万亩,制定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立种养殖业退出补偿机制,生态补水7800万立方米,新增有水湿地27平方公里。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已成为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的样板。中新生态城秉持“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建设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方法,已经就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适宜技术等绿色城市的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和标准,为生态理论创新、节能环保技术使用等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雄安新区按照高标准建设绿色宜居生态型新城,滨海新区可以加强与雄安新区的合作,推广中新生态城的建设经验,为雄安新区生态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与雄安新区共建绿色示范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