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区的产业优势和需求,打造北京科技创新延伸功能和拓展项目的承接地。已建成国内唯一一家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国家级整建制研究所,吸引了400余名海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入所工作,承担了863、973、国家自然基金、中科院、天津市等各类科研项目课题220余项,实施了6个自主创新重大平台与环境建设项目,提升了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研究所育成企业、服务产业的作用。
强化京津产研互补优势,打造研发转化基地。与国家科技部合作,建成国内唯一一个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伙伴城区,正式启动近3年来,科技部批准成立了天津滨海新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863计划成果展示交易平台投入运营,组建了新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伙伴城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科技部、市科委和滨海新区共同推进此项工作协调机制,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四个领域筛选了3000项成果进行对接,举办了13次多领域主题对接活动,277个项目落户新区,其中投资超过2000万元(含)以上规模项目87项,协议总投资达到85亿元,预计新增产值190亿元。
与中科院合作开展细分产业领域成果对接活动。天津市科委、中科院院地合作局、中科院北京分院和滨海新区政府共同制定了工作方案,创新合作招法、破解转化难题,推动滨海新区与中科院和高校的科技合作进入了更加深入、全面、务实的新阶段。共组织了17次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和节能减排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产业的对接活动,189个项目在新区落地转化,协议投资19亿元,全部项目达产后年新增产值120亿元。
与在京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与航天五院合作,在新区建设超大型航天器研发产业基地,占地面积1043亩,主要开展以超大型航天器总装测试试验中心为核心的载人航天三期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对地观测领域、通信卫星领域四大领域的重大航天项目,全部项目达产后,总产值预计将达120亿元。与国家教育部合作,在滨海新区建成了全国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中心,聚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新区转化。(www.daowen.com)
京津冀三地产学研合作,构建分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制定出台了《滨海新区关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发展的意见》,注重吸纳京津冀创新资源,做好对首都功能疏解的技术承接与转移,打造创新共同体。先后成立了中关村—滨海新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国蛋白药质量联盟、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等,其中在新区备案的有15家联盟。加大了与京、冀的产学研用合作力度,将北京、河北两地的5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层次创新资源纳入成员单位,汇聚了两院院士近30人,享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100人,涉及领域包括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京津冀间创新资源开发和共享,新组建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公共创新平台34个。通过协同创新,新区各联盟已研制并获批国家标准17和15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产生经济效益9.24亿元,节约研发成本1.73亿元。新区已有3家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试点联盟,1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培育联盟。
打造京津创业合作平台。借助京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难得机遇,建成津京互联创业咖啡。作为新一代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该基地集成众多创新创业元素,打造“科技产业居民”的合作网络,为创业者、投资人以及所有致力于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人士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创业氛围,成为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的创业新地标。中心已与创业邦、联想之星等十余家业界领先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津京两地创新创业及企业孵化服务。预计每年吸引、催生50—100个围绕互联网的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细分领域项目落户;形成创新项目——创业群体——创业投资的互动机制和环境;形成创新创业要素聚集、交易活跃的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