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政府协同发展缺乏动力

区域政府协同发展缺乏动力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政体制分割,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一亩三分地”的定式思维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羁绊。区域合作过分依赖中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虽有利于解决三方政府“一亩三分地”惯性思维,但由于缺乏协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让三地政府变成了中央决策的被动执行者,区域行动多具有基于中央权威的不可持续性特征。

区域政府协同发展缺乏动力

行政体制分割,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一亩三分地”的定式思维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羁绊。三省市“属地思维”根深蒂固,以行政区为界限进行地方治理助长了地方本位,凡事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略了区域的整体效益。不仅导致了过度治理,还容易出现治理盲区。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地位,导致以往京津冀地区合作大多以北京为核心,北京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这种虹吸效效应对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河北省来说尤为明显。河北在京津冀地区扮演了“被动服务”的角色,北京一味要求河北提供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保障,缺乏可持续的援助性合作。由于尚未形成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河北作为首都生态屏障与资源供给地,牺牲了自身利益又没能获得应有的补偿,因而对区域合作存在消极情绪。京津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形成区域的森严壁垒,北京由于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劣性竞争挤占了天津的优质资源,制约了天津的高质量发展。就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而言,污染高,技术含量低端的产业河北不愿意接收;智能型、创新型、高科技型产业北京想留,天津、河北争夺,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难以达成共识。

区域合作过分依赖中央推动。三地政府本着地方利益最大化的思维开展合作,缺乏区域整体意识与大局观念,使区域合作很难达到利益平衡状态,区域地方合作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虽有利于解决三方政府“一亩三分地”惯性思维,但由于缺乏协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让三地政府变成了中央决策的被动执行者,区域行动多具有基于中央权威的不可持续性特征。京津冀三地将区域协同与合作变成了对中央任务的分解执行,基于行政隶属关系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机制,这种被动性的参与合作,必然导致了三地缺乏持续合作的热情。(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