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旅游发展的因素还很多,主要体现在制度不完善、体验性差,信息化程度明显滞后于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等方面。与此同时,硬件和软件等方面也仍然存在问题,比如旅游信息资源分散,共享能力差,旅游信息资源开发水平低下,服务不够人性化,旅游信息技术相关人才存在大量缺口等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瓶颈。另外,交通、住宿、餐饮、旅游景点等资源配置和利用也呈现不均衡的问题。旅游城市的基本服务系统相互孤立,各种配套服务滞后等都导致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经常存在着出行难、住宿难、吃饭难等问题。不难看出,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继续依靠传统方式发展已经不合时宜。
(一)传统旅游业遭遇发展瓶颈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也因此相当丰富。旅游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但最初仍然属于奢侈消费,普通人的参与度不高。在传统旅游业中,旅游信息受到传播方式的限制。游客获取途径主要是传统报纸、广播和旅行社的纸质资料,旅游信息非常浅显且多处于单向传播的状态。消费者只能获取最基本的信息,比如旅游路线、交通工具、价格等。因此,传统旅游行业最大的痛点,归根结底还是信息化程度低,以及其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产业链运行效率低下,线上线下难以无缝结合,市场诚信体系无法有序建立等问题。
一方面,就自身来说,传统旅游业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乱象频生,每当像黄金周这样的小长假来临时,旅游问题总是占据着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揭露了国内景区存在的各种乱象,游客在社交平台上曝光和投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迫切需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传统旅游服务质量。因为互联网本质就是消除信息不对称,我们甚至可以畅想随着未来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可以让信息更加透明,从而使旅游行业运行更加规范有序,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行体验。
另一方面,就外部环境来说,以电商为代表的新型旅游对传统旅游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在电子商务还没有成为主流平台之前,大多数的人外出旅游所需的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旅行社,但是现在人们信息的获取来源越加广泛,比如在线旅游平台甚至是社交平台。人们挑选和订购产品都是通过线上手段完成的,而传统旅游行业注重线下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曾经随处可见的中青旅等旅游行业的实体门店如今已被大大小小的旅游电商平台取代。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催生了个性化旅游的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各行各业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供应商整合资源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定制旅游可以迅速发展,且日渐呈现主流化趋势。但是这样的趋势对于行业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洗牌,原本强势的大公司也凭借自身的数据、资金等资源优势可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版图。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由于数据的局限导致其定制化产品也许无法很好地对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因此面临着被收购甚至是破产的风险,但是洗牌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中小企业也有可能在这样的变革阶段实现“弯道超车”。
(二)智慧旅游助力传统旅游业突破瓶颈(www.daowen.com)
智慧旅游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充分提高感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及时传递、整合、交换和利用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如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生态环境、饮食、生活、旅游、购物、娱乐等,使物与人、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和企业的旅游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服务和运营效率,为广大游客提供极大的便利,增强旅游业的体验。这些优势使智慧旅游成为下一波“互联网+旅游”的发展热潮。
智慧旅游强调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介入传统旅游产业。通过沉淀大数据,打造旅游大数据等方式为旅游业的各方参与者提供优质服务。智慧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数据分析获取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只有把准市场的脉搏,才可以为目标人群开出对症的药方。
目前智慧旅游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第一,智能导览。只要打开手机的定位功能就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微信给自己定制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并提供沿途景点的语音讲解。第二,虚拟拍照系统。游客只需站到蓝色背景墙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根据面前的显示屏调整好拍照位置和姿势,通过手势选择拍照即可。第三,游客互动系统。比如南京博物院的一个展厅里面,放置了很多触屏的背景。进行一些问答类小游戏或者信息咨询等互动,可以回答一些与展厅展览的主题或展品相关的益智问答之类。第四,客流分析系统。客流分析系统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分析出单个区域的客流人数、客流密度和客流方向。如果密度超过一定数值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引起踩踏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及时对人群导流,同时合适的客流密度也会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行体验。
虽然智慧旅游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但是其自身依然存在不可忽略的短板和瓶颈,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数字景区建设没有科学实用的规划和总体框架,没有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景区的完善建设和运营模式。如自然风光类景区和历史人文类景区对智慧系统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但现在的数字景区系统大部分无法因为实际情况进行“私人定制”,因此在智能性上会大打折扣。同时,市场上的各大智能旅游平台提供商所提供的产品和相关服务上存在明显的同质化倾向。基于其无法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的现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可以考虑深耕垂直领域的发展路径,从“大而全”向“大而专”过渡。第二,中国智能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投资和运营大部分都是由当地政府主导。许多数字景区的建设和日常运营维护的资金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未来可以广泛吸引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第三,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数字景区建设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致使不同标准之间的不协调性和不兼容性的问题更加突出。整体的信息系统缺乏协同与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仍然频频出现。因此,未来的发展需要打破现存信息壁垒,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互联互通。
虽然经过梳理后发现智慧旅游的未来发展依旧布满荆棘。智慧旅游本身作为一个新事物,也代表着传统旅游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其出现到成熟总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相信在经过市场洗礼和社会检验后会逐步走向完整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