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位老师,这是传统教育;一个互联网、一部移动终端,不限量的学生,自由选择学校和老师,这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可以颠覆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由固定教师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内完成固定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一步打破限制,拓宽了学习的广度。互联网突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和突破空间限制,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分享,带来了真正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方式。
(一)让大众教育真正变为可能
优质教育资源与边远贫困地区之间的距离由最初的千里缩小到一屏,网络教育开辟了现代教育的新模式。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信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依托不断进步的互联网技术,传承数千年的理想化教育已经开始逐步变为现实。
(二)无边界的教育资源——慕课
在线开放课程其实就是中国版的“慕课”(MOOC,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缩写)。翻转传统课堂,打破校园围墙,不仅仅是有利于学生跨校选课,还有助于学生打破知识的空间局限,促进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享。当大部分课程都可以从教室扩展到不同地区的学生的电脑和手机等终端时,中国教育的东中西部教育资源差异问题就可以有所缓解,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平等地听到国内一流高校优秀教师课程,并且与他们互动。教育部推动了各高校优质资源的流通和联动,为学生分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新的渠道。慕课未来的发展应该继续从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两个方面寻求突破。质量是实现优质共享的基础,公平是实现广泛共享的保证。没有质量的共享是没有价值的,缺乏公平的共享也终究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www.daowen.com)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且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和灵活。除此之外,教育行业的另一个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间发生了改变。
首先,教师这一角色由权威变为非权威、课堂逐渐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互联网拓宽了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很难提出质疑。但时至今日,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使学生每天接收大量各类信息,从而生成个人的观点。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从而进行自我革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由原来的单向传播转为互动性传播,老师不再代表着课堂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推动双方的进步。
其次,互联网加速了社会的更新速度,要求老师也要与时俱进。除了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学生个体的复杂性以外,教育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其行业本身的多变性。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也决定了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学习和教育方法,才能不为时代的浪潮所淘汰。这也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法纳入时代的要求,才能尽可能做到和学生共同成长。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墨守成规的教师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再次,从信息源转换为信息平台,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着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这样的教师已经不再是信息的源头,而是逐渐演变为提供信息的平台,他们将原本纷繁复杂的信息挑选、加工、整理,然后带给学生启发。
最后,从园丁的身份转为引路人。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