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技术性基础支撑与经济效益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技术性基础支撑与经济效益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的技术性基础支撑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全面的数字经济社会即将到来。最后,人工智能是知识型、智力型的科学技术。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价格的持续下降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进而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人工智能还能推动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研究正在对计算机技术的方方面面产生着重大影响。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技术性基础支撑与经济效益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人类社会的生产创新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引入机器提升农业产量。农业一直是人类经济增长的支柱,而引进的机具标志着思想和机器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技术可以用来减少工作量。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制造单一动作能力更强大的机器以发展工业,此后不断推动和拓展工业生产走向自动化道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人类使用机器来替代人类从事的一些较为困难和烦琐的工作,机械器具忠实地执行着人类的判断和意志,这也是上述两个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本质差别。

同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类认为工业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增长的唯一方式。然而,我相信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一进化过程的第三阶段,人类正在帮助机器获得思维能力,获得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速度,以超越人类在智力和控制方面的极限,第二次获得生产效率的长足突破。这一突破将开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维度,也因此会产生另一个加速经济增长的重大突发。

多数人仍然低估了第三阶段(人工智能阶段)的经济潜能。实际上,除经济发展的固有周期性因素外,还因为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创新阶段的初期,我们正在经历全球经济体系的“自疗”过程。从微观角度来看,由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挤压,制造企业的利润一再下滑,第三阶段的实质是制造业创新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人类社会中实物产品的品质并没有得到本质提高。从宏观视角来看,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没有好转,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地区的经济又出现下行走向。上述宏观、微观的现象恰恰是全球产业调整、生产工艺革新、生产组织方式革新的必然周期规律。历次技术革命都会给传统产业以及以此为生的人群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会改造和提升传统行业,如果不积极主动转型,就会在后一个时期“落后挨打”。因此,地方行政管理者与企业家不能为市场的悲观情绪所左右,而应积极寻找新型工业经济的机会。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路径如下:一是符号计算,或称代数运算。是一种以符号为处理对象的智能化计算,符号可以代表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也可以代表多项式、函数、集合等。二是模式辨析。模式辨析就是借助计算机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研究复杂信息的处理过程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计算机实现对文字、声音、物体、人等的自动辨析提供了技术可能。三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就是通过搜集各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进行推理和判断的数据,融合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来的模拟人类专家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借助该系统可以模拟出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实现复杂问题都能得到专家处理的理想境况。四是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情感,即以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模拟神经元的处理方式,构造出来的由大量人工神经元互联组成的非线性、自我学习的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试图让机器、计算机等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记忆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使机器、计算机等具有“人”的感情和思想。

数据催生出模型,模型又催生出模拟,模拟可使人工智能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又带来智能社会。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与这些技术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将使得这个社会趋向广泛的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的技术性基础支撑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全面的数字经济社会即将到来。

(二)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研究如何开发智能机器、智能设备和智能应用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模拟人的行为、意识等,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思维。人工智能的基本目标是使机器设备和应用系统具有类似人的智能行为,确保它们可以思考。

(三)人工智能的特点

人工智能发展以来,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包括专家系统、智能控制、语言和图像理解、机器人学、机器人工厂、遗传编程等方面。这些应用领域虽有很大不同,但都体现出人工智能的以下特点:

首先,人工智能既综合又极具开放性。人工智能涉及认知科学哲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等学科,并且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而发展。人工智能在随多门学科发展而发展的同时还能及时汲取时下的先进技术,及时与各方面技术有机融合,促成人工智能的更新换代升级,可使人工智能更具时代特点。如人工智能与时下热门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使我们的智能系统、智能领域范围不断扩大,由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扩展到智能社会、智能时代。

其次,人工智能既应用广泛又极具实践性。人工智能是一门对人的模拟的学科,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或组合形成的系统能完成人的工作,甚至在计算、处理速度等方面超越人,所以人所从事的工作领域都是人工智能正在或潜在的设计领域,包括从低层的操作到高层的决策,人工智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当其在某个领域内得到应用后,就逐渐转化为该领域内的问题,即人工智能具有外向性。(www.daowen.com)

最后,人工智能是知识型、智力型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极快,在发展中总有很多创新型的技术成果出现。人工智能对于现代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电子元件制造技术及信息技术等要求是很高的,这势必要使大量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极高智力的技术性人才参与其中。

(四)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深度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的经济利益、社会作用和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

第一,人工智能对经济利益的影响。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价格的持续下降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进而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专家系统的构造。专家系统通过模拟各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执行任务,成功的专家系统带来的执行结果如同专家亲临一样并且可以反复利用,可以大规模地减少培养费用和劳务开支,为它的开发者和拥有者及用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此外,人工智能还能推动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研究正在对计算机技术的方方面面产生着重大影响。人工智能应用对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计算机必须能够胜任繁重的计算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并行处理技术和专用机成片开发技术的进步,促使自动程序设计技术、算法发生器和灵活的数据结构开始应用于软件开发。所有这些在人工智能的研究过程中开发出来的新技术,都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第二,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改变传统的就业方式。因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执行各种体力和脑力劳动,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造成大量的摩擦,甚至造成部分人口永久性地失业。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和工程项目,会造成部分从事信息处理活动的人丧失机会,从而不得不对原有的工作方式做出重大改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促进社会结构的改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以及一些智能机器设备正在逐步替代人类从事各种社会劳动。事实上,人类社会结构随着人工智能近年来的发展,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人—机器”的社会结构逐步变为“人—智能机器—机器”的社会结构。此外,人工智能还促进人们思维方式与观念的改变。人工智能的进步以及应用的推广,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促使这些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发生重大改变。如,人工智能系统的知识数据库对库存知识可以自我辨析、自我修改及自我扩充和更新,这是对印在书本、报纸和杂志上的传统知识的重大改变。作为一种高新技术的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它的高速发展使一部分社会成员从心理上感觉受到威胁。人类与冰冷的机器之间的重大区别是只有人类才有感知精神。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领域中有自动规划和智能搜索,人类可以用人工智能来规划自己的明天,例如,用神经网络去逼近现实和预测明天,根据预测的结果,机器自动做出规划。这就是人工智能的观点。很多事可以让人工智能去做,从而把人类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第三,人工智能对文化的影响。人工智能改善人类语言模式。根据语言学的观点,思维需要语言这个工具来具体表现,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思维规律,但是人的某些潜在的意识往往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结合语法、语义和形式的知识表示方法,使得知识更加便于用自然语言来表示,同时,也更加适合用人工智能的形式来表示。人工智能还能改善文化生活。人工智能技术拓宽了人类文化生活的视野,打开了更多全新的窗口。例如,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辨析和处理技术势必影响到涉及图形广告艺术社会教育的部门,还将影响到智能游戏机的发展,使其成为具有更高级更智能的文化娱乐手段。

第四,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漫长过程。人工智能将重塑产业格局,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将在国防、医疗、工业、农业、金融、商业、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对传统产业产生重大的颠覆性影响。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大多数领域替换掉人类烦冗而复杂的工作,将人类解脱出来,同时这波创新也将是一个漫长而又多产的过程。

(五)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我国成立了以“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术教育、学术咨询、学术评价”为基本任务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我国除了加强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工业基础能力,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教育,提高对应用技术的自觉性,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