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4亿t,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几十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百万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出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危害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主要是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环境长距离传输和食物链积累,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化学物质。与常规污染物不同,POP一般难以被自然降解、通过土壤、水和大气中长距离传输、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后进入人体,它具有高生物毒性。这些物质可以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生殖和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如精子数量减少和男子雌性化等),并诱发癌症、畸形、基因突变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影响几代人、对人类生存和不断发展造成重大威胁。
POP污染控制管理涉及众多的行业和主管部门,如杀虫剂生产和使用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质检总局负责管理,卫生部负责食品中POP残留和环境卫生监管,国家环保部负责环境中POP污染监控。
我国将分阶段、分区域和分行业开展各类控制活动,采取相应的战略和行动。具体目标为淘汰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到2009年,基本消除氯丹、灭蚁灵和滴滴涕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到2015年完成示范省在用含多氯联苯装置和已识别高风险在用含PCB装置的环境无害化管理。(www.daowen.com)
2008年对重点行业排放二英的新源采取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的措施;到2015年,基本控制二英排放增长的趋势。
2010年,完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与处置支持体系,到2015年,初步完成已识别POP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与处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