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16日已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要求相关签约成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全球气候变暖。
为了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京都议定书》规定削减排放6种温室气体,分别是CO2、甲烷、氮氧化物及其他三种用于取代含氯氟烃的卤烃。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CO2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对各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制定自愿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欧盟已确定到2012年将减少排放5%。美国于2001年退出该协议。据预测,中国2011年排放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者。
165个国家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占世界经济体的近一半(世界GDP的48%),这些国家都应承诺到2012年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尽管美国未制订温室气体减排法规,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推进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国际能源局(IEA)指出,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60%,CO2排放也将增多,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尽管国际气候变化协议(《京都议定书》)要求降低CO2排放,但随着发电和石油需求的增长,CO2排放仍在快速增多。(www.daowen.com)
截至2006年,全世界CO2排放量至少在270亿t以上,预测到2030年排放量可能达400亿t以上。
全球供应的能源仍在增长,以支撑全球经济发展,但全球也面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挑战。据预测,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比2000年增长约60%,而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的增长,将使其占CO2排放增加量的大部分。据分析,发展中国家将占2000~2030年CO2排放增加量约85%。
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预计从2004~2030年将增长58.91亿t油当量。全球增长的83%以上仍将来自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增长的71%将来自发展中世界。世界一次能源供应增长约49%预计来自发展中的亚洲,其中,中国占30%,印度占9%。发展中亚洲能源供应增长近88%将来自化石燃料。在中国,新增能源91%将是化石燃料,而印度新增能源83%将是化石燃料。由于碳密度高的能源消费增长,预计发展中国家占CO2排放增加量的76%,将从2004年占全球排放量的39%增大到2030年占52%。预计中国的排放在2004~2030年将会翻一倍多(主要由于煤炭使用增多。)表3-3所示为2004年和2030年世界能源供应、发电和排放对比。
表3-3 2004年和2030年世界能源供应、发电和排放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