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第一节温室气体的影响

第一节温室气体的影响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确可能影响一些经济发展,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即以此为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给不同的地区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节温室气体的影响

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在2007年4月达成一项全球变暖影响报告。该报告警告,目前地球以及人类生存面临着气候变暖的巨大威胁,除非人类赶快采取行动阻止该进程,否则饥荒、干旱、物种灭绝将会全球泛滥。

该报告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温度再升高1.5~2.5℃,将近20%~30%植物动物物种处在灭绝边缘。

到2080年,可能有110万~320万人遭受水危机。气温升高将会造成非洲玉米地大规模的减产,从而造成数百万人面临饥荒的危险。而变暖甚至连喜马拉雅山地区也不能幸免。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将会解冻。从它的内部发源流经中国、印度的河流都会受到影响。

权威人士指出:下一步全球工作的重点不容乐观,达成并全面落实“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公约”,统一认识到全球变暖给国际安全问题带来严重的隐患和巨大的影响。由于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使对流层臭氧量增多,这将可能使全球到2100年农作物产量下降近40%,温度和CO2上升的影响将使全球作物生产总值损失10%~12%。如果不对排放加以限制,则世界不断增长的燃料消费将使全球平均臭氧到2100年增加50%。这将对植物生长带来极大影响,农作物将歉收。

图3-1所示为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到从1978年以后,全球平均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人类目前有足够的财力和技术通过采取温室气体减排等措施抑制全球变暖,并应立即行动,否则未来将遭受更大损失。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确可能影响一些经济发展,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即以此为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不过,应该看到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关、停、并、转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虽然短期内会对一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经济发展会更“绿色”,环境也会更美好,所以国际社会目前加强提倡绿色GDP。

978-7-111-33923-6-Chapter03-1.jpg

图3-1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www.daowen.com)

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发布报告指出:由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在今后数年内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人口大规模迁移,能源短缺以及经济、政治动荡。如果人类让全球气温继续升高、气候变化最终带来的危害有可能导致每年损失全球GDP的20%,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各国和地区共同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际能源局(IEA)在2007年11月发布预测报告,国际社会如不采取措施,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比现在增加57%,这将使地球表面温度提高3℃。如果全球社会共同努力积极采取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措施情况下,预计温室气体排放到2030年将年增长1.8%,这要求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必须稳定在规定限值内,主要是CO2排放浓度不超过760mg/m3,这就需要大力提高能效和转向非化石燃料,在工业、建筑和运输业的化石燃料使用上必须要提高效率,同时努力转向核能发电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广泛开发电厂和工业的CO2捕集与储存。

国家气象权威人士在近期表示,全球变暖将使我国2030年谷物收获减少5%~10%,气候变化将使我国食品供应发生短缺。与此同时,我国人口预计将从现在的13亿增加到2030年峰值15亿。为了弥补谷物产量的降低,我国将需要再增加1000万hm2耕地,占现在正在开垦中土地的8%。我国必须为世界人口的1/5提供食品,目前我国耕地仅占世界7%,而我国在2004年已成为食品净进口国。

气候变化给不同的地区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就我国而言,东北地区的湿地和冻土可能会退化或消失;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需水量会大大增加,水资源更加紧张;华东地区的洪涝风险将加大,未来百年一遇的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西南的山地灾害活动强度、规模和范围将加大,发生频率增大,损失更为严重;而对华南来说,海平面升高对海岸线的影响可能是最严重的问题,连带的会造成红树林分布北移,珊瑚的白化范围会有所扩大。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10%左右;到21世纪后半期,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将会下降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