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公平的决策机制旨在要求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地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统一协调,尽可能实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政府还可以“建设清洁能源产业的先行区和规范区,以便于建立起整个国家的新能源战略优势”[38]。
科学民主的监管体制旨在要求国家健全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形成“适当集中、分工合理、决策科学、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强化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功能[39]。另外,政府应强化对市场高效的监督管理,进一步保障新能源产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和壮大。
2.建立和加强各类新能源行业协会
2006年,清洁能源产业中将近113 家企业为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自主自愿成立了中国新能源协会,旨在达到加强对能源行业的引导、监督及管理作用。
首先,要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作用及市场引导作用。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秩序混乱和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避免企业重复建设和盲目跟风的现象。
其次,优化中国新能源协会组织架构,可以按照能源的种类、地区的差异等分设多个不同的分协会,如西部生物质能协会、西部光伏协会等。分协会章程、目标与总协会保持一致,服从最高层总协会管理。细化的管理准则方案可以由各分协会根据行业性质和特点自行拟定,但必须报总协会审批[40]。分协会协助总协会加强行业和监管自律,引导并协助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维护相关市场的经营秩序。
【注释】
[1]张玉卓. 中国清洁能源的战略研究及发展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04):429-436.
[2]余海胜.能源战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可再生能源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张宪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5]段培君.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研究[J]. 理论视野,2012(12):30-34.
[6]栗宝卿.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7]马杰. 促进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8]田宇. 我国新能源产业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9]孙鹏,张力. 新能源产业价格补贴该由谁来买单[J]. 财经论丛,2014(02):90-97.
[10]白洋.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11]谢旭轩,王仲颖,高虎. 先进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补贴政策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能源,2013,35(08):15-19.
[12]赵欣,夏洪胜.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 未来与发展,2010,33(08):48-51.
[13]张晓鹏.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 科技风,2017(20):1.
[14]刘红丽. 促进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15]丛少兰.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促进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6):17-18.
[16]王多云,张秀英. 新能源发展中的财政政策探析[J]. 财会研究,2010(14):6-8.
[17]周波. 中国的节能减排困境和财税政策选择[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06):79-82.(www.daowen.com)
[18]蒋先玲,王琰,吕东锴.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路径分析[J]. 经济纵横,2010(08):50-53.
[19]宁宇新.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37(02):119-123.
[20]何莽,夏洪胜. 新能源经济中风险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特区经济,2009(01):225-226.
[21]李彬. 我国新能源融资分析[J]. 理论界,2010(01):45-46.
[22]张璐阳. 低碳信贷——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创新性研究[J]. 金融纵横,2010(04):34-37.
[23]赵娇. 国外能源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及我国能源政策选择[J]. 河南社会科学,2010,18(02):207-209.
[24]刘宁.我国清洁能源技术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04):6-10.
[25]牛学杰,李常洪.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政策框架与政府角色[J]. 中国行政管理,2014(03):100-103.
[26]严扬帆. 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
[27]付丽苹,刘爱东.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驱动因素及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32-136.
[28]付丽苹,刘爱东.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驱动力及对策研究[J]. 经济学家,2012(07):46-52.
[29]梁慧刚,汪华方.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和启示[J]. 新材料产业,2010(12):27-31.
[30]王顺龙. 新能源产业并购重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
[31]田满文.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低碳并购的新模式[J]. 企业经济,2014,33(12):11-15.
[32]唐欲静. 产业并购及其价值创造研究[J]. 商业时代,2009(10):67-69.
[33]朱亚明.清洁能源的并购需政企联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09):39.
[34]邢晓东. 基于产业链嵌入的企业成长机制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35]郎咸平,孙晋,麦心韵,等.控制产业链——夏普、尚德如何在光伏产业致胜[J]. 深圳特区科技,2008(04):68-79.
[36]冉丹,高崴.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07):27-30.
[37]谢飞.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经贸导刊,2013(23):33-34.
[38]宋成华. 中国新能源的开发现状、问题与对策[J]. 学术交流,2010(03):57-60.
[39]辜胜阻,王晓杰. 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 经济管理,2006(11):29-32.
[40]付实. 西部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量化分析及提升路径[J]. 经济体制改革,2015(03):188-1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