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然气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天然气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对天然气行业的垄断程度进行测定,该指标通过行业内企业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化体现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能够很好地体现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进入2018年,天然气供需矛盾有增无减。而油价的不稳定、车用市场受阻、其他替代能源经济性回升,使液化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难以增加。车辆船舶液化天然气消费已占到我国液化天然气市场的40%以上,如果原油价格不断降低,那么液化天然气的经济性将会遭受持续性打击。

天然气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1.产业集中度高,天然气市场存在垄断局面

市场集中度是指行业内主要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本书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对天然气行业的垄断程度进行测定,该指标通过行业内企业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化体现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能够很好地体现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业集中度用CRn 表示,指该行业内前n 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总和,介于0 和1 之间,越接近0,表明竞争越激烈;越接近1,表示垄断程 度越高。一般通行标准取CR8。参考日本通产省和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对行业 集中度的划分标准,将行业市场结构粗分为垄断型(CR8 ≥40%)和竞争型(CR8<40%)两类。其中,垄断型又细分为绝对垄断(CR8 ≥70%)和高度垄断(40%≤CR8<70%);竞争型又细分为高度竞争(20%≤CR8<40%)和完全竞争(CR8<20%)(顾海兵,李志云,2017)。

首先分析国内天然气生产的垄断情况。国内拥有天然气开发资质的企业只有4 家,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西延长)。其中“三桶油”在国家各种政策保护下,利用其自身积累的巨大规模和技术优势,不断扩张其天然气生产份额。2011—201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情况如表2-4所示。

表2-4 2011—201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情况[1] 亿立方米

可以看出,“三桶油”天然气产量之和超过全国的90%,仅中石油就占60%。参考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行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我国上游天然气行业在国内生产领域属于绝对垄断型(CR8 ≥70%)。

其次分析国内天然气销售的垄断情况。天然气行业下游已经放开,民营、港资、国资不断涌入,目前国内有超过200 家城市燃气公司,活跃了天然气销售市场。分析2011—2015年从事天然气销售业务的上市企业(共21 家)前8 名的天然气销售量占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比例,来说明天然气销售的垄断程度,如表2-5所示。

表2-5 企业天然气销售的市场份额 单位:亿立方米

从表2-5 可以看出,在天然气产业销售领域,前8 家企业天然气销量之和占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在2011—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超过40%,2015年达到44%。参考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行业集中率标准的划分,我国天然气行业下游属于高度垄断型(40%≤CR8<70%)。

2.天然气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对外进口依存度较高(www.daowen.com)

需求增长太快,供给则难以招架。在环保高压和“煤改气”的迅速推进下,我国天然气需求量持续大幅增加。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7年天然气消费量为2 37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增量超过330 亿立方米,刷新了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但中国的能源现状是缺油少气,10年前国内四大主力气田产量每年仅为500 亿立方米,随着这些年的不断增长,2017年已经接近1 000亿立方米,年增幅超过7%,但这样的增幅跟17%的需求增幅相比仍然杯水车薪,天然气供应“淡季不淡”,甚至出现“高峰限供”的紧张局面。进入2018年,天然气供需矛盾有增无减。而如今中亚管道输送量急剧减少,中亚来气供应持续不稳定,国内的天然气却遭遇历史最低库存,使天然气供需矛盾一度陷入尴尬。

消费需求的增长与“气荒”现象的来临,使我国天然气对外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如图2-7所示。

图2-7 2013—2017年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

2016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73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0%,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快速达到34.3%;2017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926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4.4%,进口依存度快速升至39.4%。2017年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从进口方式来看,目前我国天然气进口仍然以陆上气态进口及海上液态进口这两种方式为主。陆上气态进口主要通过三大通道:西北中亚管道、西南中缅管道和东北中俄管道。东北中俄管道尚在建设中,中亚及中缅管道均已投产运营,每年为我国输送天然气达数百亿立方米。

3.受宏观环境影响,液化天然气陷“高成本低利润”僵局

液化天然气是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所消耗煤炭最合适的替代品。液化天然气燃烧时无污染、效率高,这使它成为当前最适合大范围应用的新型能源之一。

20 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液化天然气工业开始起步,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液化天然气产业的每一个链条上都有所突破和发展,并连续不断地投入建设了十几个液化天然气项目。近几年,液化天然气行业逐渐告别以往的高利润黄金期,增长趋势下滑。前期液化天然气产能投入过大,下游建设跟进不足,从而导致上下游发展不同步,液化天然气企业受到冲击,行业面临着洗牌的现象[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游市场推广不利,市场需求持续萎靡;上游生产企业利润下跌,部分甚至倒挂经营;设备厂商效益受损,订单减少,出货不畅。

究其原因,车辆船舶、城市燃气、工业、发电等是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消费领域,而受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影响,目前国内液化天然气汽车运行状况欠佳,加气站的用气量也有所减少。而油价的不稳定、车用市场受阻、其他替代能源经济性回升,使液化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难以增加。车辆船舶液化天然气消费已占到我国液化天然气市场的40%以上,如果原油价格不断降低,那么液化天然气的经济性将会遭受持续性打击。液化天然气行业未来几年必将经历凤凰涅槃般的重整,以淘汰落后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